“陆宣公祠”,位于江苏无锡惠山古镇绣嶂街15号(原惠山直街43号),距古华山门仅百米之遥,是无锡陆氏后裔祭祀、追思唐代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陆贽,以及陆氏先贤的宗祠。“仰贤堂”为该祠堂号,意敬仰前贤之意。陆贽(754-805),陆宣公祠主祀人,字敬舆(yǘ)讳贽,陆氏第四十世孙,唐朝名相。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五月,生…
无锡鸿山街道七房桥村,因是国学大师钱穆和力学家钱伟长的故里而蜚声中外。钱穆是钱伟长的四叔,叔侄俩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们的祖先就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谥号武肃)。钱武肃王的六世孙钱进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从嘉兴迁至无锡太湖沙头村,为无锡钱氏湖头支始祖。至十七世钱发迁至鸿声瞻桥…
去年八月,我应邀去江阴文林镇,参加《包氏宗谱》发放大会。地点在文林中心小学,恰好是当年的“包氏宗祠”中。据包氏族人介绍,此祠占地近五亩,五开间四进,规模不小,远近闻名。整座建筑坐西朝东,面对“西河浜”,转流为“富杯河”。景色宜人,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貌。文林包氏,是包拯孙子包钦随宋高宗南渡,被…
历史上,常州瞿氏宗祠有5处:木梳街大宗祠、石灰桥西宗祠、庙沿河城西宗祠、周线巷分祠、茭蒲巷分祠。现存一处,即城西宗祠。木梳街大宗祠大宗祠,又称南坛、南祠、西南大宗祠,位于怀南乡十九都二图,即今清潭路,属永红乡永红村,原址在今永红小学(原为朱家祠堂)西侧,坐北朝南,祠前原有上沟河,隔河为欧家田,祠基平田4.…
杜南垞,位于今无锡市南长区定胜桥贺弄。杜氏宗祠位于今南长街270号弄内,属定胜桥沿河,原南长街小学分部。杜南垞杜氏为七百余年前杜甫后人,从河南迁徙毗陵(常州)白塔塘桥(遥观镇)明代嘉隆年间(1522-1572),有叔侄二人来锡城南定胜桥经营火砻谋生(火砻:古代的砻坊。所在古名火弄,即今之贺弄。当地人至今读贺为hu)。到清代…
欧阳里诸氏宗祠(敦睦堂)位于常州东门外三十余里的武进横林镇诸家村东北角,座北朝南,背靠曾经是横林与崔桥的界河,它的东面是占地十余亩的最乐园池,南临新建的武青公路,西边是一片葱绿的宗祠绿化带,占地有三亩。整座宗祠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广场约240平方米。宗祠为四合院建筑,明清风格。宗祠园圃遍植20余种花木,一派郁…
寻根问祖,缅怀先祖,这是人之常情。人虽有聪明愚笨之别,但如我愚笨者,寻根问祖之兴趣或傻情,却始终不弃。少年时就隐隐约约听说我们是李纲的后代。记得五、六岁时,夜晚,几只汽油灯照得屋舍、场地通明,说是族里办“上谱公吃”宴会。大人们忙里忙外,我们小孩高兴地在竹林里寻觅玩耍。正因这幕情景,从小就在心中烙下“家…
在如今繁华的常州老城区青果巷东口,新坊桥小学西邻、和平南路97号门牌的地方,有一处自成院落的清代建筑群——独门独户的汤氏祖宅,这就是汤氏忠孝祠遗址。汤氏忠孝祠座北朝南,原来南临青果巷,东邻阳湖县城隍庙(今新坊桥小学),西首与北首以庙巷为界。占地近1.28亩,今存清代硬山式砖木结平屋两进各三间,后还有一幢楼房。…
郡南十余里,江南沃野,有村卢庄,村落隐隐,乔木森森,河川环其前后,康庄通其往来。庄西有一座徐氏宗祠,曰“固本堂”。徐祠始建于明正德戊辰(1508年),后屡经废兴,清乾隆壬子(1792年)、民国丁亥(1947年)两次再修。现存建筑为砖木结构,呈五开间三进式一轿厅四侧厢布局,占地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8平方米,创下了常武…
“追远堂”为余巷冯氏五房长房建造在东巷门外的“冯氏分祠”。占地约300平方米,现在更名为“冯氏宗祠”,已经修缮,恢复原貌。并被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祠堂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祀的场所,也是族人聚首议事的地方。余巷冯氏原有祠堂三处:一是族人共有的“冯氏宗祠”即“伦正堂”,坐落在余巷的中央,…
Copyright © 清砚谱社 备案号:苏ICP备15057863号-2
技术支持:认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