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始见于东周中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在王姓繁衍传承的各个时期,不断有影响的望族出现,三槐王氏便是其中之一。五代末年的某一天,大名莘县人王祜亲手在庭中种植了三棵槐树,并预言:“吾之后,必有当三公者。”其后,他的次子王旦果然官至宰相,位居三公之首,而且子孙繁衍,显赫光荣,成为宋代一大贵族。因有这般传…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谱牒,就是家族档案。进而成为民族的记忆,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历史文献,也是人类进步文明的基本体现。家谱和国史、方志共同构成了研究华夏文明的重要文献来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当今,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间正兴起一股寻根问祖的文化热潮,续修家谱的人数呈爆发性增长。这股热潮标志着人们…
姓氏,是最早确定异姓婚姻的基本因素。它又逐步影响着其他各种社会关系。而姓氏对联亦是对联大观园中一个特殊的品种。其人文底蕴丰厚,无论是历史知识、典故,还是创作技巧、文学意境,都大大地值得广大楹联爱好者学习和借鉴。如过去某地住着两姓,一姓朱,一姓项。一年,姓朱的盖了祠堂,祠堂门口就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两朝…
经过过如刚先生与江苏无锡过氏文化研究会的反复考证,确认了明朝洪武调卫时期来到永胜屯驻的过氏先祖来自江苏无锡。2014年4月11日,江苏无锡过氏文化研究会将一套《江苏无锡过氏合集宗谱》捐赠给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这部著作共73册,收入了包括永胜过氏在内的全国过氏各分支派系的谱牒,记录了过氏上千年的延续和发…
最近十年来,江南一带,许多家族重新注意到自己的家谱;尤其苏常二府,也就是今天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各地,已经出现相当多的族谱重修,或者有类似的讲述自己家族的过去历史的著作。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朱君炳国会长等乡长们提倡谱学,编成本书;六十多年来,在所谓去“四旧”的风气之下,谱学沦丧;现在有此复活,倒也是一个…
近日,一本刻于清道光21年的《真修宝卷》出现常州坊间。据专家鉴定,这是常州市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本刻印本宝卷,对于常州的道德教育、文化史及方言文化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该宝卷是收藏者朱炳国从南京一地摊上淘来。这本宝卷,印自当年繁华商业区的私人书店。年代久远,《真修宝卷》纸张已经发黄发脆,好几页都有残缺。…
“绍兴的家谱文化真的非常深厚,不仅数量众多且名人辈出,目前家谱馆已收录177个姓氏的家谱(宗谱)3326种,今后读者可来此查阅家谱,同时家谱馆接受民间家谱的捐赠和个人珍贵家谱的寄存。”今天上午,绍兴家谱馆在绍兴图书馆内正式开馆,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家谱馆,它将成为绍兴民间家谱征集、整理、研究、保存工作的重要基地…
作为中华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家谱记载了家族的世系表谱,古代编修家谱尤其流行邀请当时与族中有名望者的同门、下属或弟子参与编写谱序、墓志铭等。9月1日,远在北京的柳哲先生与本报取得联系,介绍了日前他从徐术佳提供的《锡山徐氏宗谱》翻拍照片中发现了署名为柳宗元写的《懿王像赞》,而从其字体、文风等方面考证,他认为…
在中华民族的众多姓氏中,壮姓是稀有的姓氏,著名的《百家姓》中不见其踪影,因而鲜为人知。然而在我们丹阳,就有壮氏家族存在,还诞生了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更为难得的是,丹阳壮氏后人手头还保存着一部完整的家谱。昨日,记者见到了弥足珍贵的民国版《壮氏族谱》。这部《壮氏族谱》共16册,宣纸线装本,保存完好。据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出自北宋学者周敦颐《爱莲说》。记者日前获悉,周敦颐和溧阳部分周家同宗。天目湖镇张家园村村民周云龙拿出了一套百年族谱,上面记载周敦颐是他们的祖先。 这套族谱共有十多册,其中一册是光绪年间的手抄本。史料记载,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学术…
Copyright © 清砚谱社 备案号:苏ICP备15057863号-2
技术支持:认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