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鸿山街道七房桥村,因是国学大师钱穆和力学家钱伟长的故里而蜚声中外。
钱穆是钱伟长的四叔,叔侄俩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们的祖先就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谥号武肃)。钱武肃王的六世孙钱进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从嘉兴迁至无锡太湖沙头村,为无锡钱氏湖头支始祖。至十七世钱发迁至鸿声瞻桥,生子三:种德、顺德、正德。长子种德居鸿声,次子順德居钱三房,三子正德居七房桥。这三个村都在鸿声啸傲泾河北岸,相距不足一公里,后出了六位钱姓院士。
钱正德(系钱穆、钱伟长先祖)家境富裕,生七子,在七房桥造了七开间七进七个大墙门,每子一宅。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气势雄伟,极一时之盛。在村两端各造一桥,东为垂庆桥,西为七房桥,桥以宅命,村以桥命,七房桥村名由此而来。清朝后期,受到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七房桥钱氏家族开始衰败,民国年间又遇到两次火灾,老宅剩下部分已是破残不堪。
“五世同堂”与“七叶衍祥”
故居第一进名为“五世同堂”,上挂“七叶衍祥”匾额。这里有个典故。清道光年间,钱穆的二十九世祖钱邵霖尊老睦族,好善乐施,行好事而不使人知,仁德之声远播。他和妻子王氏八十齐寿时,荡口进士华定标因感钱邵霖善行,且他家“亲见七代,五世同堂”,家族人丁兴旺,遂将此事上奏朝廷。道光十七年,道光皇帝特赐“七叶衍祥”字样(七叶即指七代)、宫缎两匹和纹库银二十两,地方官令工匠精雕细刻,制匾悬挂于钱家“五世同堂”墙门上方。
“七叶衍祥”匾额是中华民族敬老尊贤传统美德的一个见证,劝化人们积德扬善,追求家庭完聚,乐享天伦。
现今堂两侧刻有“五世同堂录” ,东侧室内有“七房桥介绍”和“七房桥古代功名录”
鸿议堂
鸿议堂原名“宏远堂”,位于故居第二进。1863年,李鸿章的淮军从上海出发一路攻克太仓、昆山、浒关,直指苏州、无锡地区,先后在荡口、大桥角、三让桥(茅塘桥)同太平军李秀成部作战。战前,李鸿章命弟李鹤章和地方官员在七房桥宏远堂商议作战事宜。战役结束后,李鸿章欣然题写“鸿议堂”堂匾,意蕴在此堂商议过重要国事。自此“宏远堂”更名为“鸿议堂”。此匾五十年代因造鸿声中心小学校舍时连同鸿议堂房屋一起拆走,不知所终,现堂匾为仿制品。
素书堂
素书堂在故居第三进,此地名人辈出,辉煌百年。堂名为安贫读书,求取功名,光宗耀祖之意。当年堂名曾因年久剝落,“五世同堂”祖钱邵霖集士字辈下一代,命各书
“素书堂”三字,谁字好就用谁的字作堂名,结果鞠如、亦亭两人胜出,最后用鞠如所书。钱穆、钱伟长就居住在堂东侧两间及后面一侧厢内。素书堂内藏有四书、五经,孔、孟、墨子及历代钱氏名人遗作和大量史记、诗抄、绘画等,供子弟阅读欣赏,还置有古琴、箫、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闲来吹奏,陶冶情操,不亦乐乎。
国学大师钱穆少年时常在素书堂阅读前辈留下的大量书籍,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晚饭后得闲,钱穆兄弟、叔侄在素书堂上演奏民族音乐,听者无数。钱穆先生台湾居所“素书楼”即取“素书”两字命之,缅怀家乡、思念母亲之情溢于言表。
民国时期两场大火,素书堂未能幸免,堂内书籍付之一炬。素书堂只留两间一侧厢,断垣残壁,满目疮痍。今幸得盛世崇文,修缮一新。
蔡太夫人纺纱织布间
钱穆先生十一岁父逝,家道中落。母亲蔡太夫人辛勤操劳,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把几个孩子拉扯大。有人为长子钱挚(钱伟长父亲钱声一先生,当时十五岁)介绍前往苏、锡两地商店任职,蔡太夫人曰:“先夫教读两儿,用心甚至,今长儿学业未成,我当遵先夫遗志,为钱氏家族保留几颗读书种子,不忍令其遽尔弃学”。当时钱穆一家孤儿寡母,虽有义庄照顾,但几个孩子衣服要穿,有病要看,都需要钱。太夫人就自己纺纱织布,换钱度日,维持日常生计。
钱挚从常州师范毕业后,决心为母分忧,让几位弟妹继续读书完成学业。他坚辞升学再造,回家后在七房桥三所义庄帮助下办起一所“私立七房桥又新小学校”。获职后有了收入,蔡太夫人令长子不再领怀海义庄之抚恤,其胸怀令须眉汗颜折服。
为纪念蔡太夫人,现今故居内特意陈设“蔡太夫人纺纱织布间”。
齐眉堂
位于故居第四进,原为“五世同堂”祖钱邵霖夫妇住所,现辟为钱穆、钱伟长纪念馆展厅。楼上为钱伟长生平展厅,图文展示钱伟长少年时期随父、叔父求学,青年时期弃文从理、读书救国,归国后投身教育事业、科学研究,晚年任上海大学终身校长继续育才之路的人生历程。楼下为钱穆生平展厅,展示钱穆少年求学的坎坷经历,展示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大学教授、博士、院士的奋斗历程。钱穆一生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主张
“和平统一是中国的大前途、大希望、大理想、大原则”。他爱家乡、爱亲人,把他在台湾居住的小楼起名为素书楼,与无锡七房桥故居的素书堂遥相呼应。
钱穆、钱伟长故居由无锡新区政府鸿山街道拨款修缮,因故居北端早年已辟为公路,现在故居为五间四进(原七开间七进),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2012年5月15日故居对外开放,钱穆之女钱易、钱伟长之子钱元凯等亲属,应邀来锡参加故居开放仪式。
钱氏故居开馆仪式
作者:钱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