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发现民国版《壮氏族谱》

人气:298

     在中华民族的众多姓氏中,壮姓是稀有的姓氏,著名的《百家姓》中不见其踪影,因而鲜为人知。然而在我们丹阳,就有壮氏家族存在,还诞生了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更为难得的是,丹阳壮氏后人手头还保存着一部完整的家谱。

  昨日,记者见到了弥足珍贵的民国版《壮氏族谱》。

  这部《壮氏族谱》共16册,宣纸线装本,保存完好。据记载,《壮氏族谱》始修于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历经14次续谱,最后一次续谱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为丹阳城内、

  吕城、丹徒等地壮氏族人共修,堂号为“谆叙堂”,丹阳大同书局印制,新发现的这一部为“信”字号。

  据了解,壮姓是稀有的姓氏,不在《百家姓》记载的姓氏之列。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壮驰兹是第一个以壮为姓的人。

  《壮氏族谱》开篇序言也记载:“吾族经史不概见,至《国语》载,晋有贤壮驰兹者,其生平行事无可考。唯答赵简子问,寥寥数言垂为不朽,而此外无闻焉……”该谱还记载,壮氏护宋太祖有功,子孙世袭爵指挥使,世居河南桐柏县。北宋灭亡后,壮拱辰保护宋高宗渡江南后,目击时艰,急流勇退,隐处于丹徒赤城冈,其后再迁至圣谟里(丹阳大泊)。”丹阳壮氏以壮拱辰为始祖,壮拱辰生三子,长子吉贤迁丹阳城内南桥,二子吉安住圣谟里,三子吉馨迁丹徒东湖头。

  在“庆”字辈中,庆六迁吕城、庆八迁浙江、庆九迁小里桥、庆十六迁贤桥、庆十四迁草堰、庆十五迁句容,各支其后裔迁徙各地很多,散居在丹阳各地,迁徙至浙江、河南等地族裔已无从查考。

  近现代,丹阳藉壮氏后也有佼佼者。太平天国战乱刚刚结束,丹阳壮子嘉便广泛收集资料,和儿子壮朝杰续编《壮氏族谱》。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丹阳县商业登记表”记录,壮培荣在双井巷开设“玉山堂”和“大同书局”两爿文化商店,该壮氏族谱正是这爿“大同书局”印刷。原丹阳棉纺织厂职工劳动模范壮逸风,进厂五年即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就是壮培荣的孙女。

  据悉,这部民国版《壮氏族谱》由退休干部壮建华保存。

  “文革”期间,造反派“破四旧”,抄家聚集了很多家谱、书籍,堆积在当时的大队部,准备第二天焚烧。时任大队干部的壮建华父亲壮德胜,从书堆中发现《壮氏族谱》后,便偷偷地放到一边,晚上悄悄地搬回家藏了起来,这套《壮氏族谱》才逃过一劫,得以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