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通志》载: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分置武进县,县治设万绥一带。1988年新编《武进县志》118~122页载:“奔牛区,万绥镇早年称阜通镇,后改兰陵,称‘齐梁故里’”。“万绥乡这里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故宅所在,故名万岁镇,绥与岁谐音,后遂名万绥”。《二十四史》的《南史·齐本记》载:“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
冬至,岁时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传统的仲冬佳节,亦称“冬节”、“交冬”、“贺冬”、“长至”、“亚岁”和“一阳节”、“消寒节”等等。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地球上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乃一年之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史记·律书第三》云:“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故古人重视“冬至”,并大事庆贺。翻…
“追远堂”为余巷冯氏五房长房建造在东巷门外的“冯氏分祠”。占地约300平方米,现在更名为“冯氏宗祠”,已经修缮,恢复原貌。并被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祠堂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祀的场所,也是族人聚首议事的地方。余巷冯氏原有祠堂三处:一是族人共有的“冯氏宗祠”即“伦正堂”,坐落在余巷的中央,…
秦邦宪(1907~1946),乳名长林,字则民,又名博古,江苏无锡城内中市桥巷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产生),译著有《联共党史简明教程》、《共产党宣言》、《卡尔·马克思》等。关于他的婚姻,王学亮著有《中共领袖婚姻档案》,其中第六章《博古的两位夫人》文中提到…
中华邹氏是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影响巨大的一个姓氏,在中华姓氏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海峡两岸合作编修的《中华邹氏族谱》第一卷,由湖北省崇文书局出版发行了,这是邹氏家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从《中华邹氏族谱》第一卷的编修过程来看,它是海峡两岸邹氏宗亲密切合作、共同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从《中…
隋炀皇帝杨广在大业元年(605)称帝,大业十四年(618)被杀,在位14年。说起隋炀帝,常武地区的人们势必会联想到毗陵宫、夏城桥。夏城桥位于湖塘镇以东三公里,今丽华路南端大通河上。据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夏城桥碑》刻文记载,明朝前即有此桥,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修,清乾隆五十年又修,并立碑以传。此碑现存于常…
金坛于氏祠堂位于城南学基路上(原实验小学西边篮球场南侧),是一座典朴古雅的明代庭园建筑。祠堂门是石砌的,围墙很高。进门之后,古木森森,碧水潺潺,亭台轩榭,高屋辉煌,给人一种阴森、威严的感觉。门前一座高大的花岗岩石牌坊,挺拔的柱子,气宇不凡。石柱两边有台座和靠背石(夹柱石),堂皇的梁枋两面镌刻着“敕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中国谱牒学会的成立,揭开了家谱收集整理与研究利用的新篇章,同时,各地新修家谱也呈现了新热潮,为此,我们应不断加强对谱牒学的认识与研究,为宗谱的收集整理与利用研究和续修家谱做出新贡献。谱牒又称宗谱、族谱、家谱等,她是一个家族的血缘纽带,是家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族源世系、繁衍生息…
当今太平盛世,许多姓氏都在续修宗谱,梳理宗族脉络,有益于国家文明建设。最近,我参加了一次过氏文化活动,慎终追远,谈到了过氏历史。其实,过、戈二姓的始祖为一家,而且同时遭受大屠杀,令人酸鼻。朱炳国先生编有《常州家谱提要》一书,其第16页有《戈氏宗谱》介绍。当然篇幅有限,言之难详。苏慎先生编著的《常州姓氏》…
中华萧氏源流长,两朝飞龙通江乡。萧梁功绩传千秋,国史浓书齐梁皇。齐梁故里铸辉煌,人文传承兴乡邦,萧氏再聚桑梓地,倡修统谱写华章。今天,来自海外和全国各地的萧氏宗亲代表和有关领导、学者,相聚在具有历史纪念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武进东城里、兰陵故城区、萧氏桑梓乡、王业创基地,共同进行《中华萧氏大统总谱》方面的学…
Copyright © 清砚谱社 备案号:苏ICP备15057863号-2
技术支持:认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