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武进为齐梁故里

人气:244

  《江南通志》载: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分置武进县,县治设万绥一带。1988年新编《武进县志》118~122页载:“奔牛区,万绥镇早年称阜通镇,后改兰陵,称‘齐梁故里’”。“万绥乡这里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故宅所在,故名万岁镇,绥与岁谐音,后遂名万绥”。《二十四史》的《南史·齐本记》载:“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小字斗将,姓萧氏。其先本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晋元康元年(291),惠帝分东海郡为兰陵,故复为兰陵郡人。中朝丧乱,皇高祖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注:公元291年为毗陵郡,公元311年为晋陵郡)武进县之东城里,寓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更为南兰陵(公元502年晋陵郡武进县改为兰陵郡兰陵县)人也。”笔者认为按中国对籍贯的习惯算法,一般以祖父的籍贯或出生地作为本人的籍贯。以此推算,齐高帝萧道成(427~482)的籍贯应是武进县,祖籍为兰陵县。而梁武帝萧衍(464~549)是齐高帝的族侄,虽出生地在秣陵(今南京),但他的籍贯仍可算武进县。

  笔者认为“齐梁故里”。即齐梁两朝、萧氏15位皇帝的故乡,也即是他们的籍贯或出生地。“齐梁故里”的地域有大中小的范围:大范围是属毗陵郡、晋陵郡、兰陵郡;中范围为武进县、兰陵县;小范围是武进县东城里。目前史志、出版界对“齐梁故里”的大、中地域范围认识比较统一,而在小范围的概念上存在争议,这值得在第二轮续修志书时认真考证。

  南朝齐梁时的武进县东城里在何处?出版界、史志界目前有多种说法:

  一是武进万绥即“东城”。《万绥乡志》1页称:“《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齐本记》中朝之乱,萧整自兰陵过江,居“武进故城”之东城里,故称东城。齐高帝萧道成的住处,就在东城天子路,相传秦皇所游,遂呼为“天子路”。因此万绥又称“东城”。但万绥乡(现属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找不到一个“东城里”的地名。持此说者需对齐梁时的万绥(东城)附近为县治的武进(兰陵)县域范围作进一步的考证。

  二是曲阿有东城里。《丹阳古今·人物春秋》载“萧道成(427~482)字绍伯,小名斗将。南兰陵(丹阳)人,为南朝齐高帝。他家住曲阿东城里。”此说不知有何根据。萧道成一生55年中都属晋陵郡武进县行政区域,南兰陵是502年至589年的县名。齐梁时的丹阳、曲阿两个县名和萧道成无关。笔者查找1992年出版的《丹阳县志》也找不到“东城里”的地名。但确有一个近似的地名,即82页《1985年丹阳县各乡镇所辖行政村、自然村一览表》中的折柳乡东城行政村有一个“东城巷”自然村,地名不能有一字之差,东城巷是否就是东城里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三是武进东城里在南兰陵(今常州西北)。1978年出版的《辞海》594页载:“萧道成(427~482)即齐高帝,南朝齐的建立者。公元479~482年在位。字绍伯。祖先为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人,迁居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辞海》1309页载“梁武帝(464~549)即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502~549年在位。字叔达,南兰陵(今常州西北)人。”笔者认为此说法比较恰当,但不完善,还需对常州西北的地域范围进一步阐明。

  四是笔者的见解。以2008年江苏省行政区域的地理范围向上推算,齐梁故里应是南朝齐时的武进县,梁时的兰陵县(可称南兰陵),今属常州西北即常州市新北区孟城镇万绥周围及丹阳市东北部的有关乡镇。简称武进县(今常州西北)为齐梁故里。笔者认为齐梁故里的地域范围应属南朝齐(479~502)和梁(502~557)共78年间(实际年数)的南东海郡武进县和兰陵郡兰陵县。因公元557年前还没有常州的地名,兰陵还没有并入曲阿(即今丹阳市)。(注:隋开皇九年(589)并兰陵于曲阿,废郡置州,于今常熟县置常州,晋陵属之。后移常州治于晋陵,隋大业初又废州置郡,常州复名毗陵郡。到唐武德三年(620)吴王杜伏威平李子通归唐。改毗陵为常州,以故兰陵地复置武进县,属常州。是时常州领晋陵、武进、无锡、义兴四县。)

  综上所述,“齐梁故里”确切的地域概念还需进一步探讨,建议常州市新北区和丹阳市联合对万绥周边的分属常州、丹阳两市有关“齐梁故里”的村庄、墓葬、碑刻、民间传说、史志记载作进一步考证并可请历史、地理专家参与,让常州、丹阳两地共享齐梁文化的熏陶,以利于两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

  以上看法,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张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