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女婿隋炀皇

人气:251

  隋炀皇帝杨广在大业元年(605)称帝,大业十四年(618)被杀,在位14年。说起隋炀帝,常武地区的人们势必会联想到毗陵宫、夏城桥。

  夏城桥位于湖塘镇以东三公里,今丽华路南端大通河上。据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夏城桥碑》刻文记载,明朝前即有此桥,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修,清乾隆五十年又修,并立碑以传。此碑现存于常州市博物馆。夏城古桥原为单孔拱形石桥,距今已约有近千年历史,其建桥的确切年代已无从查考,而夏城桥之命名,却源出于距今1392年前发生在常武地区的一段隋唐史。

  据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隋纪》记载:“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春正月,‘诏毗陵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数万人,于郡东南起宫苑。’周围十二里,内为十六离宫,大都仿东都西苑,而奇丽过之。”众所周知,隋炀皇帝杨广穷奢极欲,更喜游乐,在位十四年间(605-618年),在其出游地大造宫苑,除了豪华的皇宫外,从今之西安到扬州之间建造行宫40余座,以供其出游享用。为继其后向东游乐之需,在大业十二年一纸诏书,限期毗陵通守路道德在毗陵郡内,运河之畔速建行宫。并由路道德统制从十郡(溧阳郡、丹阳郡、宣城郡、毗陵郡、吴郡、会稽郡、余杭郡、新安郡、东阳郡、永嘉郡)征召进毗陵的兵丁、工匠数万人日夜施工建造宫苑。宫苑制式仿河南洛阳西苑布局,占地面积和宫苑规模甚至超过洛阳西苑。方圆达12里,内有凉殿四座,分别取名为圆基、结绮、飞宇、漏景。四周环河,名木绕堤,绿荫清流,成为佳景。还仿照洛阳西苑,开挖一个大塘,名为夏池。在其左右,又建造了十六座宫室,都题有雅名。在池左的八座,叫丽光、流英、紫芝、凝华、景瑶、浮綵、舒芳、懿乐;池右的八座叫采璧、椒房、明霞、朱明、翼仙、翠微、层城、千金。这些宫室,回廊复阁,飞觞激水,工技精巧,色彩绚丽。到炀帝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宫苑基本建成,但隋炀帝未及临幸宫苑,在江都(今扬州)看琼花时,被宇文化及所杀,命归黄泉。所建宫苑之名,在其后史志、典籍中先后有六个名称。因其建于隋朝而称“隋宫”、又称“离宫”;因其在毗陵地又称之为“毗陵宫”。宫苑内建有夏池,隋炀帝意作为其夏游行宫,故又称夏宫;隋宫规模宏大,堪比城廓,隋宫又称夏城。数百年后,夏城宫苑旁建造桥梁名以夏城桥,桥畔之路亦以夏城而名,称夏城路,并沿用至今。

  炀帝大业十四年扬州兵变,炀帝被杀。时任吴兴郡守沈法兴,率军在东阳(今浙江金华地区)即“以诛化及为名”,与部将孙士汉、陈杲仁等号令左右,精兵六万,直扑江都(扬州),讨伐宇文化及。毗陵郡守路道德率兵阻截欲战,沈法兴诱之合兵,在盟约会上袭杀路道德,攻占毗陵、丹阳,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据有江表(指长江以南)十数郡,自称江南大总管”。

  公元618年5月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皇朝,时为武德元年。

  武德二年(619年)九月,沈法兴在毗陵自立为伪梁王,占据毗陵。隋宫(毗陵宫)易名梁宫,作为伪梁王沈法兴之行宫。

  唐武德三年(620年),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子通率部奔袭沈法兴,沈法兴三面受敌大败而投江自溺,其建立的伪梁随即灭亡,毗陵宫一度为李子通所占。

  唐武德四年(621年),吴王杜伏威遣辅公袥挫败李子通,农民起义军溃散。

  唐武德七年(624年),唐李靖平定江南。隋宫归唐。

  隋宫(毗陵宫)在八年间曾五易其主,十里宫苑虽恢宏精致,但怎经得起连续战火相摧、兵丁侵扰,归唐时已千疮百孔,断垣残壁,辉煌不再,几成败墟。

  千年演变,沧海桑田。今日夏城桥畔,隋宫遗迹已难寻觅。早年还见连片岗阜、高墩,方圆数里地下不时出土砖石瓦砾,现岗阜已平,断砖残瓦深湮。但毗陵宫五易其主的过程,作为武进隋唐间的一段历史,已载入史志、文献传世(《资治通鉴》、宋《咸淳毗陵志》、明《永乐常州府志》、清《武进县志》、清《武进阳湖合志》。)隋宫是继“春秋淹城”、南朝“齐梁故里”之后,又一武进的重要史迹地,这些史迹地同为武进深厚历史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毗陵宫的历史印迹在史志、文献中清晰可见。但为什么毗陵宫要仿洛阳西苑模式而建?又为什么毗陵宫规模要大于洛阳西苑规格要超过其他地方所建的宫苑?这就少有人知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隋炀帝杨广是武进不折不扣、没有任何疑义的女婿。要在宠爱的皇后原籍地武进建造宫苑,理所当然要最高规格。

  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氏,南兰陵(武进)人,她是南朝昭明太子萧统的曾孙女、后梁明帝萧岿的女儿。萧皇后“性婉贤,富才识,擅文学,兼知占侯,娴雅多礼”。先炀帝尚为晋王时,由杨广父文帝杨坚为之选配,公元605年杨广登基,立萧氏为皇后,萧皇后长期主持后宫,谨遵文道,深得炀帝宠敬,而终不敢厝言国事

  杨广称帝期间最大的爱好,就是带上美女四处游玩。萧皇后“见帝失德”、疏于朝政,非常担心,专门写了一首《述志赋》,以此规劝警示杨广。然而杨广视皇后规劝为耳旁风,一笑而过,并未警觉,我行我素,昏庸照旧,终于给隋朝带来灭顶之灾,自己也落得个在寝室被缢杀的可悲下场。隋炀帝精心审图,拨出专银,限期建造在武进的毗陵宫,未及带上萧皇后摆驾临幸,就国破人亡。

  尊贵显赫的萧皇后从此踏上长达十年的颠沛流离之途,曲折离奇,归唐后终于在唐宫中度过了18年平静岁月。

  萧皇后《述志》一赋,辞文高雅,忧思中集,“居高而必危,处满而防溢”最为警句。萧《述志》可视为常武地区女子正统文学肇始。

  作者:谢达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