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3日讯 提起金庸一名,人们并不感到陌生。像《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多部脍炙人口的著作均出自他手,古今中外,很多人称他为武侠小说的泰斗。点击了解更多:家谱-百姓通谱网近日,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获悉到,这位老人与六合还有一段渊源。果真是这样的吗?笔者日前进行了一…
在中华民族的众多姓氏中,壮姓是稀有的姓氏,著名的《百家姓》中不见其踪影,因而鲜为人知。然而在我们丹阳,就有壮氏家族存在,还诞生了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更为难得的是,丹阳壮氏后人手头还保存着一部完整的家谱。昨日,记者见到了弥足珍贵的民国版《壮氏族谱》。这部《壮氏族谱》共16册,宣纸线装本,保存完好。据记…
史氏的家族文化源远流长,自汉武帝时期开始,有记载至今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且至今族谱的世系严明,是我国除孔孟家族外族谱最完整的一家。孔孟家族自古至今均为皇室出资修谱,而史氏族谱是自唐以后,均为历朝历代贤明人士和在朝为官的族人发起修葺。最近几年,溧阳埭头、浙江宁波、山西平定、江苏泗阳、河北沧州、贵州六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出自北宋学者周敦颐《爱莲说》。记者日前获悉,周敦颐和溧阳部分周家同宗。天目湖镇张家园村村民周云龙拿出了一套百年族谱,上面记载周敦颐是他们的祖先。 这套族谱共有十多册,其中一册是光绪年间的手抄本。史料记载,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学术…
最近在宜兴市档案局发现阳羡词派领袖人物陈维崧家谱《亳里陈氏家乘》,宗伟方副局长介绍,这部家谱是由陈维崧的后人提供出来的。陈维崧是宜兴高塍人,清代初期骈文代表作家,是清代文坛著名人物。这份家谱价值很大,值得后人研究。据宜兴县志记载,陈维崧出身于官宦人家,字其年,号迦陵,今高塍亳村人。幼时天资聪慧,过目能…
宜兴市档案馆有一套《国山周氏世谱》,这是有着“阳羡第一人物”之称的周处的家谱。周处家谱共计44册,纂修于民国4年(1915年)。周氏源远流长,名人辈出。该世谱记载有晋平西将军周处、宋参知政事周葵和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京兆府尹周家楣的年谱和周处的《风土记》(最早记载民间风土人情的著作)等。据《宜兴县志》记载,周处…
堵氏,在中华民族中是一个小姓,但却历史悠久。在宜兴乃至无锡、常州、绍兴等地则是一个望族。 查《史记》、《左传》等史籍得知,堵氏源于泄氏。泄是一个极古老的姓,夏朝第十代王叫泄,东周平王的太子叫泄父,十一代王叫泄心。春秋初期的郑国有泄伯、泄治、泄驾、泄庸、泄寇。其中,泄寇就是堵氏得姓始祖。在郑第七代王公,…
《武进地名录》第465页:“宋咸淳志中已名横林,其含义,清道光志中解释为今运河北有横林,去县二十七里,与山(注:指横山)遥望。若有林木。故名横林”。似不恰切。今据韩区《赵氏宗谱》所载,较合情理,谱称:宋太祖赵匡胤长子魏王德昭第十一世孙,高邮州录事孟堙,元泰定间(1324-1328)升安徽司法,辞原职返临安(今杭州),途…
祠堂,又称宗祠,祠室,家庙,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中国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放眼中国,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身影。细看常州这片悠久的吴文化圣地,更是不难发觉其深厚的祠堂文化。从皇室到平民-----------中国宗祠的历史底蕴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最能体现这种等级差距的是对祖先的祭祀上。宗祠…
近日,常州首位状元家谱——民国庚辰年有怀堂《霍氏家谱》(1940年)在民间被发现,共十八卷。据了解,这是常州首位状元的家谤,极为罕见。该家谱的发现,对于常州教育史,文化史人人文史研究具有极大的价值。据资料显示,在霍端友之前常州还有一位叫余中的状元,但《咸淳毗陵志》这本当地权威史称余中为宜兴人,另有人说唐代萧…
Copyright © 清砚谱社 备案号:苏ICP备15057863号-2
技术支持:认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