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档案馆有一套《国山周氏世谱》,这是有着“阳羡第一人物”之称的周处的家谱。周处家谱共计44册,纂修于民国4年(1915年)。
周氏源远流长,名人辈出。该世谱记载有晋平西将军周处、宋参知政事周葵和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京兆府尹周家楣的年谱和周处的《风土记》(最早记载民间风土人情的著作)等。
据《宜兴县志》记载,周处自幼臂力过人,好生事端,四邻叫苦不迭
,将他与山中虎,水中蛟并称“三害”。后来,周处改过自新,射虎斩蛟补过,并拜师读书,并积极为朝庭效力,直至率兵出征力战而死。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毛泽东曾有过积极评价,周处的名字因此而出现在《毛泽东选集》中。
如今,“周处斩蛟”故事在宜兴家喻户晓,宜兴城区的城市雕塑“周处斩蛟”也成为标志性建筑。位于宜城镇东庙巷内的周孝侯庙俗称周王庙,始建于晋元康九年,是为祭祀晋平将军周处而建的专祠。周王庙大殿框架为明嘉靖年间重建。大殿正中塑周处塑像,两侧还有唐至清代碑刻20余块,其中尤以陆机撰文、王羲之书《平西将军周府君碑》最为珍贵。如今,建设部门在周王庙外开辟了小型市民广场和文化景观街,古庙也因此而与社会大众有个某种更为亲切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