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家谱

人气:194

  最近在宜兴市档案局发现阳羡词派领袖人物陈维崧家谱《亳里陈氏家乘》,宗伟方副局长介绍,这部家谱是由陈维崧的后人提供出来的。

  陈维崧是宜兴高塍人,清代初期骈文代表作家,是清代文坛著名人物。这份家谱价值很大,值得后人研究。

  据宜兴县志记载,陈维崧出身于官宦人家,字其年,号迦陵,今高塍亳村人。幼时天资聪慧,过目能诵。17岁中秀才。当时,宜兴成立“秋水社”,参加的都是年高德劭的文人,少年陈维崧因以能文著称,也被邀参加,许多著名诗人、古文家争与为友。在他侘傺落拓的时候,纳兰性德视他们为肺腑知己。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宏词,他以《璇玑玉衡赋》中选,名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并参与编纂《明史》。他游历甚广,生活阅历丰富。1682年,陈维崧在北京去世。

  陈维崧一生文学创作颇丰,著作有《湖海楼集》54卷、《陈检讨四六》20卷和《两晋南北集珍》等。以陈维崧为领袖的阳羡派在词坛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陈维崧本人的词追步苏轼、辛弃疾,又号称兼有周邦彦、秦观之长,而自成一家。陈维崧的词作数量极多,“填词之富,古今无两”。其小令、中调、长调共计460调,1629首,而且题材也相当广泛,除了感遇怀古、闺房花草外,还有描写民众之疾苦与农家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