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坂上路氏宗谱尚德堂续修序

人气:858

  坂上镇西路家塘,今属礼嘉镇武阳村。村处河之南,谱称新东河南村,新东者意为从东安新迁而来。今已拆迁,居民分别迁居坂上花园、建设花园南区及北区,约百余户六百多人。

  路氏多源,本宗出自姬姓,黄帝曾孙帝挚之孙曰玄元,有功唐尧,封于路中,历虞夏称路中侯,子孙以国为氏,玄元为得姓始祖。

  路氏当代总人口约八十五万多,占全国总人口千分之零点六八,列全国大姓第一百五十二位。在北方豫、冀、鲁三省较多,河南为第一大省,约占路姓总人口百分之二十四。在武进全县八百零三个姓氏中位列第五十四,可称著姓。主要郡望:安定(宁夏固原)、襄城(河南)、内黄(河南)、洛阳(河南)、陈留(河南开封)、平阳(河北大名)、临清(山东)。

  主要堂号:“截蒲”、“尚德”与“临淮”,均出自西汉路温舒,字长卿,河北巨鹿人。少年家贫,截蒲叶练字,精通春秋,举为孝廉。研习律令,汉宣帝时任廷尉奏曹椽(司法部门属官),主张“尚德缓刑”,后任临淮太守。联云:“尚德缓刑,书陈尉椽;通经涉史,望重郎官。”

  历代路氏,精英辈出。联云:“近汶上(山东)、远内黄(河南),气钟玉女铜峰,从此奠定安绪;汉将军、唐宰相,书读缓刑尚德,只期忠厚传家。”上联指郡望景观,下联指人文荟萃。西汉有符离侯伏波将军路博德,临淮太守主张尚德缓刑路温舒;北朝有北魏右光禄大夫路思令及魏郡平原两郡太守路景略;唐代有冀国公兵部尚书路嗣恭及弘文馆大学士宰相路随、宰相路岩;北宋诗人、经学家、淳化进士、太常博士路振,南京留守路昌衡,北宋金国孟州防御史路铎;明朝天启进士、淮扬巡抚、漕运总督路振飞。明正德进士、嘉靖兵部尚书路迎,“曾师大儒王阳明,慈心一片施善政。”

  本宗第一世天祚,字锡之,号仁斋,上党人。宋孝宗时任江淮都曹大参政。第二世思忠,字以敬,号存省,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三世纯义,荆州刺史;纯礼,字幼和,号履庵。

  常州始祖纯礼,天祚之孙,行二,宋理宗朝任明远将军,孝宗朝封湖广东安州(湖南东安县)为东安侯。迁常二世居正,字克明,号益斋,官福建宁化县主簿,迁登仕郎。卒于元至元十六年己卯。宋末避兵乱,迁居武进尚宜乡,名其地曰“小东安”,示不忘所自出(湖南东安),后简称东安。武进、宜兴、溧阳之路氏,盖源于此。居正公富埒封君,田产数百顷,几遍江淮间,传至四世,时当明代中期,始分产析居而为十三支。

  明清之际,第十七世南溪公迁新东河南村,即坂上路家塘。公生于万历三十九年,卒于康熙二十一年,寿七十二岁。家贫,败屋数椽,租田亩余,妻黄氏,力耕而食,勤俭持家,宅心仁厚。生三子:承卿、祥卿、元卿。十九世鹏举之子九皋为大房祖,凤翔之子尔康、尔余、尔祥、尔性为二房祖,鹤远之子士英、士贤为三房祖,鸿叙之子元、亨、贞为四房祖。元为正四房祖,享、贞为又四房祖,子孙绵延,枝繁叶茂。

  东安统谱,始修于明隆庆元年,共六支,四支在宜兴。清雍正十一年为二修,有称:“东安故土,徒多断井颓垣;西市龙岗,竟属唐陵汉寝;新市沉消殆尽,犹存一二点残星;上干铲削半空,祇留十数家烟火;若斯之类,非由水旱频仍,即为兵灾一劫,其纷纷籍籍若冰消而瓦解也。”宗族之兴衰无常,沧海桑田,于此可见,非独路氏宗族也。

  路家塘分谱始修于乾隆四十七年壬寅。乾隆四十九年东安统谱三修时曾收录路家塘分谱。缘于乾隆三十二年路家塘修建宗祠,坿近多支均入祠祭祖,不必远涉东安、宜兴诸祠。分谱于道光元年为二修,咸丰二年三修,光绪十三年四修,宣统二年五修,民国十九年庚午(一九三○)年为六修,今为七修矣,距上届已八十二年之久。

  欣逢盛世,修谱正当时。坂上路氏族贤茂金、志祥、怀中等诸君发起续修宗谱,以本村为主,不及旁支: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即将玉成之际,茂金先生系我武进县委机关同志,可称旧友,近日携资料来访嘱序,余虽不文,盛情难却,乐而为之。

  余以为本届修谱,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新时代,与旧社会修谱性质不同,意义非凡,约略言之有五点:

  第一,本届续修,属于抢救历史文化遗产。我国由于长期遭受左倾思潮之冲击与摧残,特别是文革十年浩劫,谱牒被毁几乎殆尽,长期失修,认识淡化,后继无人;加上城乡拆迁,家族分散,人员流动,不再聚族而居,如不抢救续修,将不知祖宗为何人,从何处而来?寻根问祖,尊祖敬宗收族,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续修家谱,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海内外华人大团结,有利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第二,中华文化为民族国家之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以提升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有利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和谐,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三,本谱续修体现三大特色:⑴时代特色,城乡一体化,里居特色从旧时聚族而居演变成现代化新村;家庭特色从过去封建大家庭演变为婚姻自主、男女平等之小家庭;生活方式 从简陋贫穷落后向现代化、环保、绿色提升。⑵地方特色,做到血缘与地缘、亲情与乡情、家谱与村志相结合,地方风俗人情、古迹旧物、文献资料均有所收录。⑶宗族特色,族中俊贤,好人好事,人物风采,优秀少儿,光彩亮点,均有记载。

  第四:本谱文言、白话,文体不限,资料丰富,图文并茂,有可读性、趣味性。是旧家谱向新家谱过渡时期中的一部佳谱,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可与国史、方志互为辉映,共存互补,有教化、资治、存世之价值。真正成为“平民史册”、“家族百科全书”,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之家庭读物、精神粮食。

  续修玉成,既是路氏宗族之大事,又为常州谱苑增一奇葩。茂金先生暨全体编委同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功德圆满,可喜可贺,并为之赞云:

  西汉一脉源流长,伏波临淮威名扬;

  公侯将相宋继唐,簪缨相承在朝堂;

  明远将军安东侯,纯礼迁居尚宜乡;

  富埒封君居正公,东安肇基万年芳;

  支延宜溧派武阳,南溪始迁路家塘;

  盛世修谱尚德堂,路氏子孙铸辉煌。

  是为序。

  公元二○一二年岁次壬辰初秋之吉

  八四叟 吴之光谨撰

  作者: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祠堂文化研究会会长、武进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原武进地方志办副主任、《武进县志》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