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西蠡薛氏宗谱三凤堂续修序

人气:543

  西蠡者,南运河也。传为范蠡所开,宜兴为东蠡,此为西蠡,又称武宜运河。谱称西蠡者,即南河,常州西门外南运桥至马公桥右岸,地名南河沿。

  薛氏,当今我国百家大姓第四十八位,江苏为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薛氏人口百分之十五。姓源多出,本宗源出上古任姓,夏禹朝车正奚仲,封于薛(今山东枣庄市薛城区)。薛亡,子孙遂以国为氏,奚仲为得姓始祖。郡望河东(山西省西南部),英贤辈出,有“三凤媲美,五隽齐名”之誉。

  远祖薛齐,字夷甫,三国汉巴蜀太守。蜀汉亡,隐居河东汾阴(山西万荣县),为河东始祖。

  毗陵始祖讳抗,字胜夫,号复庵,谥文惠。河东东太行人。宋靖康之变,扈驾南渡。绍兴十五年进士,浙江宁海令,迁枢密院副使。卜居毗陵栖鸾乡滆西黄土岸大巷里(今湟里镇村前大沈家村)。二世祖讳极,字会之,号南台,进士、刑户吏三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宋绍定五年兼观文殿大学士、诰封毗陵郡和国公,谥文忠。像赞有:

  文章在世,功德在民;专城五马,伟焉斯人;

  引年解篆,潇洒怡神;威仪俨雅,邦国奇珍。

  今郡城、江阴、无锡、宜兴、五牧、莘村、西蠡等诸支,皆出自和国公。同宗共源自一脉,千枝万叶根滆西。

  西蠡薛氏,为和国公六世孙讳琼字瑶卿之后。琼第五子讳惠,字均锡,从滆西迁郡城双桂里(即双桂坊);惠第三子讳良用,号详溪,明初授中郎将,镇守浙江浦阳(今金华市浦阳县)。致仕回籍,退居西蠡(南河沿),为西蠡始迁祖。两百年后,隆庆五年辛未竹溪公创谱,崇祯七年二修;清康熙十三年三修,乾隆六年四修,嘉庆九年五修,光绪四年六修,宣统元年(一九○九)七修,今为八修,距上届又已百余年矣。天灾人祸,世道沧桑。续修之难,未经修谱者岂能知哉?

  西蠡和国公专祠,亦称薛文忠公专祠,在南河沿。明洪武十三年创建,天启甲子、乾隆庚午、嘉庆癸亥三次重建。癸亥常州知府瑭瑸撰《重建薛文忠公祠堂碑记》,赵翼书丹,刘烜篆额。当年春秋二季官祭,设奉祀生一名。祠有门厅、前后二进,享堂祀和国公,后进崇祀文惠公及忠孝四人,毁于咸丰庚申之乱。同治九年庚午重建。几废几兴,沧海桑田。可见当年巍峨风貌。

  百年难遇盛世时,宜将谱事助文治。族贤薛宝松、薛瑞青、薛峰、薛庚良、薛博元等,访得宣统元年旧谱,全套二十八册,发动续修,克难而上,以底于成,聘请修谱行家冯仁坤负责编辑,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朱炳国、副会长冯仁坤与敝人为顾问,问序于余。余谓:宗谱为宗族之百科全书,与国史、方志并为中国史学三大支柱,共存互补,互相辉映,有教化、资治、存世之价值。本届修谱,与以往不同,既要继承优良传统文化,又要扬弃封建糟粕,推陈出新,尊重人权,男女平等,符合时代精神。由于失修时间长,认识不一致,人员流动多,采访难度大,既缺人才又缺钱财;修谱同仁,迎难而上,集思广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体现出一种新旧转折时期之时代特色,从内容到形式,有新有旧,半新半旧,有所突破,可喜可贺。薛氏宗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既出钱又出力。许多修谱同仁,吃自己的饭,化自己的钱,做修谱的事。感人事迹很多。许多民营企业家也作出无私奉献。续修玉成,功德无量,功在当代,德润千秋。故乐而为序,并为之赞云:

  毗陵望族兮滆西发祥,南宋枢密兮始祖讳抗;

  西蠡始迁兮明中郎将,公讳良用兮德泽流芳。

  瓜瓞绵延兮散布四方,子孙兴旺兮发奋图强;

  续谱玉成兮祖先荣光,业无止境兮再铸辉煌。

  八三叟吴之光谨撰

  [作者]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祠堂文化研究会会长,武进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原武进地方志办副主任、《武进县志》总纂。

  2011年02月21日,薛氏宗谱八修筹备会议在常州清砚谱社胜利召开.

  


  前左起:薛庚良、薛峰、冯仁坤、薛汉方

  后左起:朱炳国、薛博元、薛阿明、薛苟大、薛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