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桥车骡门顾氏宗祠

人气:375

  锡城西郊的惠山别名九龙山,龙山梢末过皇陵道,便是钱桥。宋人杨万里赞曰:惠山分明龙样活,玉脊琼腰百折回。宋末元初,著名文字训话学家江东孔子顾野王二十四世孙顾得深为避祸乱,从苏州举家迁徙龙山梢末,成为钱桥地区开户第一家。因一路牵一骡,推一车,在一古城遗址定居,所以新筑的庄园便名号“骡门居”,今演变为顾氏宗祠,至今保存完好。顾氏是钱桥地区的大姓,崇文好学,历代学士官宦甚多,并有著述传世。

  明 顾茂 明处举贤良方正 孝廉

  明 顾泰 乡饮大宾 诗人 创立“五老社”“华利草堂”。圣恩特赏冠裳。《无锡县志》《锡山识小录》《惠山记》《锡山景物略》等有传。

  明 顾恒 世为人师与兄立[五老社]受御赐文林郎有清芬集传不[少宰孙继皋有墓志,曹儒人顾宪成有墓志][无锡县志][锡山小识录][惠山记][锡山景物略]等有传。

  明 顾述 举人 广东布政史

  明 顾遇 礼部儒士

  明 顾震来 礼部儒士 鸿胪寺序班有诗稿文集见《锡山书目录》

  清 顾懋熙 举人光绪御赐“母贤子孝”匾大跳二等奉政大夫五品

  清 顾士生 保举 奉政大夫 浙江军务处五品

  民国 顾新得 国民党 副师长 教官

  民国 顾健武 钱桥镇长

  另有国学生,库生等一百多名……

  钱桥旧属开原乡,先时街在乌径桥(近故范鑫斗城,黄歇黄城),后社港又有街,两街为一河所隔,河上无桥,河南北两地居民靠引渡过往.元至元十一年,有一州官钱奎途经,见士民往来不便,倡议建桥。至元十二年(1275年)建成,遂名“钱桥”。因桥中嵌有团龙图,石拱桥亦俗称环龙桥。元王仁辅《无锡志》称钱桥。此后两街依桥相连为钱桥南北两街,分别为迎龙街和映秀街。

  钱桥旧镇呈日字形环水城状。南大门立车骡门牌坊,背镌“迎龙街”,简称南巷门,也称车骡门桥。东面为顾氏宗祠,西面设有戏台。原为青石桥,后由荣德生先生百桥会重建钢筋水泥桥,名通津桥,牌坊及街道仍称 “车骡门”和“迎龙街”。解放之日,车骡门上插满松柏,甚是壮观。后因通汽车拆除通津桥东侧护栏与牌坊。此后,乡人每年国庆在老钱桥上扎牌坊,以示庆贺和纪念顾氏开创钱桥。

  据上海图书馆藏《武陵顾氏宗谱汇编》载:顾氏以周代末期王安朱为一世祖,第三十世南朝野王为始祖。野王生五子,五人后裔分居东南各地。此谱为吴地顾氏八十支之汇编,包括了太仓沙头支、崇明西洲支、昆山给事支、昆山金陵支、常熟衙前支、吴山祖墓支、无锡钱桥支。其中无锡钱桥支为无锡代表支。

  原先族人均上惠山祠堂祭祖。清代,钱桥顾氏戴典支顾惫熙中举人,署常熟县教谕。光绪十六年(1890)由顾氏长辈顾万兴等商议:为慰祖先而筹造宗祠。由于钱桥顾氏富裕者少,清贫者多,一直延至光绪三十年(1904)完工。其内主裸屋料购于邵巷(邵宝后人迁钱桥之巷)陈姓。祠堂正门上“顾氏宗祠”砖额,背面为“光前裕后”砖额,苍劲古朴。下方方形门墩为青石,左雕如意,右刻石榴等吉祥图案。进门天井,两侧披厢。东厢为厨房,西厢住祠丁。最后为面宽三间的享堂,原设有万年台供桌及供奉先祖牌位。西窗台下嵌有两碑,一碑为介绍顾万兴等于光绪十六年创建家祠由来,另一碑为“创立车骡门家祠起一文之捐”的公同议据“砖雕都有顾学熙书写”。1951年无锡县人民政府颁发房地产证为顾氏集体资产。祠堂曾作学校教室和贫困户免费住宿,八十年代所出租房费全额捐献镇敬老院

  顾氏祖墓位于钱桥花园路的原小西桥旁,前无锡县体校,今锡兴幼儿园身下。旧称花园冈,因墓地有花园及池塘故名。早年祖先均葬于此,后平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选自第4期《顾氏文化》

上一篇: 杜南垞和杜氏宗祠
下一篇: 认祖归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