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祠堂文化的发言

人气:218

  各位老朋友、新朋友,上午大家好!

  首先,对江头村周氏宗亲和企业界的朋友们,为会议提供良好的条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2011年即将过去,新年又要来临,在这新旧交替之际,我们沉痛地送走了一位谱牒界的老朋友老战友冯仁坤先生,我撰就一副挽联总结了他的一生,并表达了我们对老朋友的敬意!

  海内存知己,勤劳一世,堪为吾侪表率;

  云间飘嗣音,忠厚毕生,实乃群众楷模。

  关于祠堂文化,比起前几年,有星火燎原之势。2011年第11期《横山文化》有“芙蓉盛开祠堂花”一文,几乎村村有祠。现在不是“芙蓉”一地,而是“阳湖大地盛开祠堂花”。任何事物,一阴一阳,盛极必衰。因为无序发展,自发行为,乱象丛生,不但建筑形制不规范,甚至有开三门的,也有雕花门楼式的,庙不像庙,祠堂不像祠堂,白墙头或青灰墙头,失去江南粉墙黛瓦马头墙之点的地方特色,甚至仿造宫殿式的,怪象百出。这涉及方方面面,触及各方利益及有关法律法令及规范条例。所以,谈点关于祠堂文化的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于祠堂,起源甚早,始于皇家,春秋就有太庙。后来,将相大臣及士大夫、朝廷命官有权建祠祭始祖。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以后,始及“庶民百姓”。清代逐渐普及民间,江南特别兴盛,尤其皖南。百姓祠堂,也只有四五百年历史。

  祠堂里的牌位也不是随便进入,要有功名,封赠,或向官府买虚衔,神主牌位还要请有功名的大人“点主”,缺一点用硃笔点上。并非像今天遍地开花,一哄而上,张三李四,阿毛阿狗,都可买个牌位,失去了祭祖的意义。清末民初,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交大前身),邹区乡的谢姓青年考取,毕业回乡,荣耀之极,称“洋举人”。罗墅湾谢氏大宗祠大开祠堂正门,迎其高、曾、祖三代祖先牌位(从家堂请下)用乐队迎入祠堂,请“洋举人”父子主祭,父为子贵,平地青云,仪式隆重。现在是拜金主义,并非拜的祖宗。涉及政策及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如:

  一、涉及土地国策。寸金寸地,土地越来越少越金贵,政策也越来越紧,没有“土地权证”,打官司打不赢。不是“文保单位”,谁来保护你?

  二、利用与管理,是个大难题。

  (一)建祠容易管理难。因为是宗族公产,族人都有份,都有话语权,说空话的人多,干实事的人少。大眼望小眼,公家事难办。历来祠堂财产、田产被侵吞的多,矛盾重重,大鱼吃小鱼,弱肉强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辉煌时间短,没落时间长。

  (二)活人为死人争牌位,变成安息堂。祠堂历来为祭祀祖宗的地方,祖宗的定义随着朝代、区域的差异而有不同,是纪念祖功宗德之所。古代以始祖、始迁祖、分支祖三类祭祀。现在某些宗祠创新,凡是亡人都可进祠,不问其功德,二千元一个牌位,卖牌位入祠,祖先祠变成了族人的安息堂,失去了祠堂的意义。过去祠堂往往把祖先的大名作为祠名。如殷薛张氏宗祠称“南轩公祠”简称“南轩祠”,南轩公张栻办过城南书院,又称“城南祠”,赋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祠堂变成安息堂,古人今人混杂一起,还有什么历史文化意义呢?

  (三)活人和死人争牌位,人鬼混乱。据说有的祠堂出现为当今活人(长辈或本人)立“延生牌位”,也就是“长生牌位”。佛教道教有,儒家也有。那是为了纪念“功劳盖世”、“万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如靖江市有纪念岳飞抗金之战的“生祠”,今为生祠镇。立生祠的毕竟少之又少。千万避免“人鬼混乱”,不伦不类,遗笑后代。

  (四)变相老年活动室,吃茶搓麻将,“小来来”。祠堂在村中,吃吃茶,看看书报,买个电视机,看看电视,增加人气,未尝不可。千万不要变成赌博场所,吸烟场所,麻将劈拍,烟雾腾腾,污染环境,影响治安。失去祠堂的庄重历史意义。

  (五)长期空关房,“挑挑”黄鼠狼。春秋两祭,长期关门大吉。天井中杂草丛生,成为小动物的乐园,难免黄鼠狼入侵。

  (六)文保单位,正常管理。有宗亲联谊会或祠堂管理委员会组织,有管理经费、管理人员,建立管理责任制。平时做好清洁卫生、安全消防,接待来访等工作,春秋两祭以及组织外出参访活动等等。

  今后怎么办?提出如下建议:

  (一)健全管理组织,可称祠堂管理委员会,也可与宗亲联谊会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确定专人管理,筹集常年管理经费,建立专人专职管理制度。

  (二)充实文化内涵,陈列祖先功德事迹、祖训家规、寻根访祖经过及图片、书画展览、文物陈列、族人模范先进事迹,可以一年更新一次,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文化学习基地。有条件的话可以与有关中小学校联合举行暑期夏令营活动,把祖先功德编成故事,进行讲故事比赛等等,让少年儿童薰染儒家文化。

  (三)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内外联谊活动。有些祠堂毗连,如梧冈张氏、姚氏两家祠堂同时重建,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也可以与外村外镇外区外姓的宗祠交流联谊活动。学习好的,避免错的。要有鉴别力,千万别见好样学好样,见坏样学坏样。全国文保单位,省、市级文保单位的祠堂,在城里有瞿家祠堂(秋日故居)、唐氏宗祠(荆川公园)、横林西盖赵氏宗祠、梅里张氏宗祠、卢庄徐氏宗祠等等,各有特色,可以取长补短。

  总之,集思广益,要把祠堂文化与谱牒文化齐头并进,办成有常州地方特色,也成为常州地方文化的一张名片,成为常州地方文化中与谱牒文化并驾齐驱、同等辉煌的“并蒂奇葩姐妹花”,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花园里灿烂绽放,增光添彩!

  最后,谨祝全体朋友们、嘉宾们,今年丰收硕果累累,龙年鸿运一路飞升!谢谢大家,谢谢周氏族贤!

  作者: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