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澄清我们吴氏的根源和系统的文献是洪武三十年(1397)松隐堂公讳卓真撰写的吴氏三十世系图。其次是建文三年(1401),明典书公讳光廷首绘的族图及由其次子完成的族图跋。
在这个最早阐明吴氏根源的三十世系图,不仅将武惠公讳瞻奉为鼻祖,历数他的24世孙中,讳贤辅(海州君)、讳贤佐(同福君)、讳贤弼(宝城君)等三兄弟贤能大才,还将第一次弄清自己籍贯的所有吴氏全部收录其中。与此相比,族图跋则只阐明了将讳仁裕奉为始祖的海州吴氏京派。
虽然没有谁能够知道闭口不言万劫之神秘的远祖们的来历,但粗略一看吴氏三十世系,越是往上,越有好多地方出现明显的瑕疵,不禁惶恐与痛心。接着,再看族图跋,(典书公)说:但只吴氏系统,其自然爻数也不至于此;职衔与名讳遗漏之处;系统之来历也应到一家,详详细细好好考究一番再写。看来,没有那样子做,只是草草写就发表了。就此几点来看,就是说明了族图不是一个完整的文献。再说,尽管当时已经有了籍贯制度,但不说是海州吴氏系统,而说成是总括吴氏的系统,从这点来看,真不知道典书公的本意在哪里,不禁郁闷不已。重复一遍,典书公也好,舍人公也好,不说与同福、宝城等其他贯派的“根源不同”,而是说“一脉相通”。再来看看其后万历庚子年(1600)讳希文公所书族图记中说:舍人公感叹说,尽管已经明确讳仁裕为始祖,然而是从远祖哪一代传下来的却不得而知。从这句话的意思,分明有仁裕公之前的先系存在。再有,希文公说,仁裕公是其十三代先祖。希文公是中宗己亥(1539)闰7月25日出生,按一代25年计算,往上推算13代,始祖公的出生年代推定为1190年左右。更为重要的是,(希文公)曾经说过我们家门曾经出过王后与王妃,这就是指在吴氏三十世系图中阐明的多怜君之女庄和王后以及她的儿子惠宗王,这说明(希文公)是接受吴氏三十世系图的。无论如何,即使从《三国》《史记》里关于公元8年原州太守吴起公、高丽史里关于公元870年的吴多怜的记载来看,吴氏始源考,三十世系是靠谱的。事实上不可能不是那样。如上所述介绍了三位先辈的文字。吴氏三十世系图和族图跋、族图记之间肯定有函数关系。希望海州吴氏的统合结束之后,好好参照三位先辈的文字借以推进我国吴氏的大统合。真心祈愿海州吴氏的统合早日成功祈愿我们吴氏门中的无穷发展。(赵少云译)
作者:吴永焕(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