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与黄公望

人气:263

  今年6月,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引起轰动。“破镜重圆”实现了温家宝总理的夙愿,也是海峡两岸陆姓氏族人多年的心愿。陆氏后裔也以此为誉,奔走相告,因为《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是陆氏后裔。

  黄公望(1269-1354)原本姓陆名坚,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又号一峰道人,晚年又号井西道人,江苏常熟人。据1948年版《陆氏世谱》和相关史料记载,陆坚为陆氏第五十三世孙陆统次子,幼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困,年仅十岁出继浙江永嘉黄乐为养子。据传说,当时黄乐年已九十,看到聪明伶俐、勤学博读的孩子,喜出望外地说“黄公望子久矣!”从此陆坚便改姓换名为黄公望,字子久。

  黄公望“少有大志”,博学多能,希能干一番大事业,中年从吏,后因上司贪污受牵连入狱。获释后思想苦闷,远离政界,隐居江湖,加入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

  黄公望大器晚成,31岁开始作画,50岁左右遍游名山大川,酷爱自然,多临摹,喜创作,善学古代名作画笔法融合造化,巨然一派,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和格调。晚年,79岁的黄公望在定居富春江畔的庙水坞,倾注七年心血,为好友无用禅创作完成巨作《富春山居图》长卷。被明清画坛大力推崇,成为元代“元四家”(另三人是表蒙、倪瓒、吴镇)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

  《富春山居图》这幅六接纸本水墨山水画,以浙江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为背景,把浩渺连绵的江流沃土,丘陵沙町,村舍草木,鱼舟水波,亭台小桥,人物飞禽,飞泉倒挂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中“天下第一神品”。

  据记载,1950版《陆氏文献》中有黄公望子久公山水画作品四幅:《江山幽興图》、《雨严仙观山水》、《磻溪渔阴山水》、《公寒林》。

  作者:(陆象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