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寿宁柳氏族谱古纪(四)

人气:705

  柳之氏族,始自展氏和圣惠公,名获,字子禽,谥曰惠。鲁公族,公子夷伯之孙,无骇之子。春秋僖公时为鲁士师,食采柳下,后裔遂以柳为氏。考之世系,子厚年谱有云,秦末柳下惠裔孙名安,始居河东解县。自鲁至秦末,中间遗失数百年无可稽考。远传十七世,耆公纯公分为东西二眷。纯之子习公徙居襄阳。传至十九世东晋宁康时,尚书郎光禄大夫延宗公出守临海,更迁东阳。于宋(南朝)元嘉间其子肃公为军器祭酒、本居衢州龙游乡,元嘉二十年(公元四四三年)徙居括(丽水)之松邑,后即安葬于松。其子元晔公既毕父丧,爰求山水佳丽,于二十三年税驾于丽水西阳里浮云乡,即今云和县治也。及卒葬于俊义里浮敖山,即今之岗头山,后实开氏族焉。传六世汪公迁湖上,油公徙湖下。八传都箓良偲公遂以其族甲于云和。然则徙居于云者自元晔公始也。初云邑始为椤林,宋元嘉时,自吾祖柳氏居之,生齿渐繁,垦地日广,因而成市。唐初名为西阳里,南宋干道已丑年(公元一一六九年)郡守范公户部与乡人王右司,东里改为浮云,元和二乡,时有梅柳街之号。明景泰壬申年(公元一四五二年)巡抚孙公原真以辟邑宏化,上疏于朝,乃立县以云和名之。厥后有讳德隆公迁柳阴山下,其子珪公于宋中分徙青田十三都英川,即今景宁县英川村也。更传五世崇七公者于至元三十一年岁次甲午(公元一二九四年)徙居福建兴化府莆田县,遂迁徙广东潮阳县玉峡洋内乡,肇基洋内柳氏始祖是也。六世福一公徙居福建惠安县东岭镇湖边村,肇基湖边柳氏始祖,八世平六公迁居福建省寿宁县,为寿宁柳氏始基鼻祖也,是以为纪。

  序(五)

  柳氏受姓姓于春秋和圣柳下惠公为第一世祖,其源盖出周朝姬生。浙、闽、粤三省柳族源之东眷祖耆公一源流派。

  黄帝传世至周伯禽受封于鲁,越数十传至春秋时鲁孝公(鲁子展)生子字展(完公),展有子名无骇,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而为展氏,展无骇之子展禽(展获)字季,任鲁国士师(即管理刑狱之官)食采于柳下(今河南省濮阳柳下屯)世称柳下季。因其为官清廉,有坐怀不乱之美德,故后谥惠,史称柳下惠。其后子孙简为单姓柳氏。鲁国被楚国灭后,柳氏子孙迁居楚地,秦朝统一后,迁至解县(今山西省境内),至十一世祖景猷公仕晋官侍中御史,领二子长耆次绳,兄弟为官一在东、一在西,遂分为东西二眷。西晋祖耆公讳文渊,字子琛,仕晋,官司徒,汝南太守,派迁武昌、江夏。东眷祖绳公,讳文绳,字子畴,东晋中宗建武丁丑元年(公元三一七年)考授文林郎太常卿,授东监军平阳太守关内侯,传至二十四世东晋宁康时尚书郎光禄大夫,延宗公出守浙临海,公于晋隆安丁酉元年(公元三九七年)由襄阳徙居婺州之东阳(今浙江金华市东阳),其子肃公于南朝宋元嘉间为国子祭酒加朝请大夫,本居衢州龙游乡,于元嘉二十年(公元四四三年)徙居括仓(今丽水)之松邑。此后,族盛人众,人文辈出,簪缨继世,支派绵绵,乔迁分徙者众,或居浙江省之松阳、金华、衢州、杭州、温州、乐清、平阳、青田、丽水、云和、景宁、泰顺,或居福建省之浦城、建欧、霞浦、寿宁、福安柳溪、福州长溪、乌石山、柳家村、福清、惠安、晋江、同安,或居广东省之潮阳、陆双、海双、揭阳等处,自祖宗而视为一体。

  迁徙浦城崇七公,字月溪,讳腾茂,与其子王瑚公迁居广东省潮阳玉峡洋内乡,肇基洋内柳氏始祖之后,其胞侄惟政公遂后迁居潮阳肇基和平、东洲、达濠、湖东,继后派孙迁居陆丰、海丰、揭阳等地,粤之境内柳氏一大巨族,原为吾祖崇七公派一脉同系。

  迁居洋内肇基柳氏始祖崇七公,太学生,字月溪,讳腾茂,生于宋理宗景定五年(公元一二六四年),终于泰定四年(公元一三二七年)系八公义房第三代孙,兄弟有三,行三,长崇四,次龙全。公原住浙江省景宁县英川村,约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岁次甲午年(公元一二九四年)迁徙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单传玉瑚公。

  玉瑚公生于元成宗大德十年岁次丁末年(公元一三0七年)约元朝文宗至顺三年岁次任申年(公元一三三二年)奉其父(月溪公)之神位迁居玉峡阳溪乡莲花村,肇基洋内柳氏始祖,问年陆佰陆拾有陆,计世二十有五。迄今烟火蝉联,人才辈出,派孙分徙者众,或迁居海门、陆丰、碣石、陆河、东海,或乔居泰国、越南、香港,今衍四仟作众。

  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承先启后,源远流长,信之本谱面世,其族众更能敬宗睦族,互为交流,共创幸福美满之家园,为振吾祖柳氏之家声而共同奋斗。

  谨以编撰为之序

  公元一九九八年春

  裔孙钰展百拜敬撰

  序言(六)

  木有千枝万叶,而必由乎一本,水有千流万派,而必本于一源。会子孙传世之源远,虽不一而必由乎同祖同宗乎。

  据先辈所口传,吾祖月溪公原于福建省莆田迁徙来洋内,距今六七百年。于今计世二十有五,派孙众多,分徙者众,或居海门、陆丰、碣石、东海、陆河,或侨居泰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地区,人才辈出。惜乎吾祖序叙源流无由之明,只言传而无凭,然因众派孙屡欲建谱立序,以明后辈。知祖宗之由来于吾辈共同之愿望是也。

  幸于七八年前,旅港派孙庭波有鉴,多次提议众派孙共同努力,寻根问祖,并有命我等主理执笔,建编洋内柳氏族谱。奈因诸多因由,而迟迟延搁。所幸时至公元一九九七年腊月,旅港与内地派孙同于吾祖祠长裕堂,举行联谊会,是日在旅港派孙锡波、万鸿、明心及在家派孙玉波、隆宣、标盛、万发、万勤等倡导下,共商建谱之大事,族众异口同声,即之成立建谱领导小组,由锡波、隆宣主理,并命余及万丰执笔主编。在理事会领导及内外众派孙鼓励、支持下,为振吾祖之家声,吾俩始之投入工作。

  建编吾祖族谱任务难巨,谈何容易,距今六七百年,且无只字一墨遗文记载参阅,艰难之处难已言表。为不负众望,我俩等先探访陆丰、和平、义英、海门等宗亲,寻其有关资料,继之与标盛二上福建寻祖问根。一上福建寻访莆田市汕头乡、湄州湾柳晋村、惠安县湖边村,是次幸得于湖边村族谱记载之源流,及宗兄明枝协助下,得取有关资料,但仍吾祖源流序系未明。为追明我们再次北上福建,在明枝宗兄指引下,寻访寿宁县鳌阳镇,福安县柳溪乡,查核该乡宗谱,虽该宗谱记载吾祖不全,但吾祖源流明朗,受益匪浅。

  在寿宁宗兄紫灿及惠安明枝宗兄协助下,录族中前辈追忆,查阅史料,多方寻找资料,亲临各家查询登记,细加考核,据史推算,寻源溯委,序次先后,日夜不辍,归纳整理,方得采集成图,不失世次,传之后辈,使后辈知其祖宗之由来,乃乎吾祖之幸也。

  公元一九九八年春

  裔孙钰展书

  (2005年2月14日写毕于北大吉永庄5号寻根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