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钱氏 风流千秋

人气:932

  白驹过隙,转眼无锡市钱镠研究会已经成立十周年了。十年来,研究会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修宗祠、祭先祖、续家谱等等,值得庆贺。沪锡两地钱氏宗亲之间有着深厚情谊,钱铮宗兄约我写一点文字,自然非常乐意。这令我想起自己与无锡钱氏宗亲的愉快交往。

  无锡钱氏在中华家族中是可引以为豪的,他们这个家族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涌现出一批彪炳史册的人物,如钱穆、钱基博、钱伟长、钱钟书等先贤,仅当代院士就出了10人。伟哉,无锡钱氏,风流千秋!

  一

  我真正热心于钱氏家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是在2010年10月参加无锡洛社发谱大会以后。在这之前,我参加过上海钱镠研究会的一些活动,祭拜过临安钱王陵和杭州钱王祠,也断断续续写过一些文章,介绍先祖钱武肃王的事迹。那次会上,亲眼目睹了钱氏族人拿到家谱时的欣喜,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让我大为感动。你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这里每个现代人关注的深沉问题,认祖归宗是每个华人的心愿。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了无锡市钱镠研究会钱铮秘书长,他的古道热肠,办事干练,让我有一见如故之感。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无锡的钱氏宗亲,如钱树根上将、上海长城大厦董事长的钱仲明宗兄等。

  在活动现场,我看到了一幅钱武肃王像拓片,拓片上钱武肃王神态奕奕,我当即决定将之借回上海。共复制原件20幅,缩小版100幅,并将之作为礼物赠送给全国各地的宗亲。在复制的拓片上,我还特意用毛笔写了题记:“余应邀赴无锡钱氏宗谱续修庆典,喜见先祖武肃王像拓片,气宇轩昂,王者风范矣。此乃民国旧物也,为宗兄大均所藏六十年,历经风雨,保存完好,幸哉!临安原碑已毁,故弥足珍贵,余复制传之于后世也。岁次庚寅暮秋,钱汉东敬题。”让先祖武肃王像传之于后世,是一件具有非凡意义的事情。

  收藏这幅钱武肃王像拓片者是年过八旬的宗长钱大均。他说,解放初,有位80多岁的钱姓长者,将王像相赠,并告之这是从临安钱王陵里拓来的,原碑已被日本飞机炸毁,嘱他好好保存。那年大均才20多岁。他本人是小业主,曾经属于改造对象。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为收藏王像而担惊受怕,后来干脆将王像存放在出身贫农的妻子娘家。直到政治逐渐清明,无锡钱王祠重新修复后,才将王像裱祯好,逢祭祀拿出来高高悬挂。宗长钱大均身材瘦小,但内心强大,对他的善举,我们深怀敬意。

  尔后,我又策划将无锡新家谱捐赠上海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馆藏,上海图书馆领导、上海市老市长钱学中,学者钱文忠等宗亲出席;同时我也将手稿捐赠给上图。《文汇读书周报》还为此发了新闻。

  二

  在无锡期间,钱铮兄对我说无锡钱王祠大柱上尚缺对联,想请钱氏族人书写。我当然明白其意。虽说我为各地名胜古迹写过不少碑文,但为本家宗祠书写还是第一次,何况又是无锡的钱王祠,意义非同寻常。作为钱氏后裔能为钱王宗祠题书,实在是一件荣耀之事,我答应回沪试试。

  我是怀着对先祖钱王的无限崇敬书写楹联的。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我先后用了一刀四尺宣纸(100张),反复练习,认真比较,有一天竟然写到深夜,力求每个字都做到让自己满意。为此,我还先后查阅李志贤先生主编的《中国行书大字典》,参考古代诸多名家先贤墨迹,又不断取听各方面朋友的意见,反复修改,直至定稿。尔后刻成光盘。所书楹联受到无锡宗亲肯定后,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才落地。

  其实书写过程,也是我学习研究吴越文化的过程。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以扩大无锡钱王祠的影响,提升钱王文化的内涵。于是,我撰写了《为无锡钱王祠书联》一文,分别发表在2011年3月26日《新民晚报》和2011年4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刊发了书法楹联,影响不小。

  我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勋勒金书纳土当年资保世,业基石镜筑塘奕禩庆安澜’。赵构这副楹联内容精到,对仗工整,用典巧妙,赞颂了吴越王的功德。据无锡史志记载,楹联一直悬挂于钱王祠。1925年,江浙军阀开战,在惠山一把大火,烧毁民房270多间,钱王祠亦遭劫,全祠被毁。1928年,钱氏后裔集资修复了主要建筑共8处。新中国成立后,祠堂被分割,改作民居、仓库和饮食店。

  1999年无锡市园林部门为保护古迹,迁移了祠内原住户,并进行了抢救性修复。”文章结尾时还赋诗一首:“敢射潮平,不与鹿逐。真利建侯,千古惟独。自足为王,民容众畜。铁券金书,绵长永穆。”

  2011年4月5日清明节,我应邀参加无锡钱王祠祭祖并为楹联揭幕。那天,祠堂四周悬挂着的红色“钱”字金黄色彩旗,迎风招展,众多钱氏宗亲披着书写“钱”字的金黄色缎带,喜气洋洋。我代表上海钱镠研究会向钱武肃王敬献花篮,作即兴发言,并参加楹联揭幕仪式。钱王祠圆圆的门庭两边朱色大柱上,雕刻着金光闪闪的大字,望着这些字,我心里十分感动,我明白自己多日的辛苦没有白费,我更感恩无锡宗亲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用这种独特方式表达对先祖敬意。

  三

  上海地域为吴越国辖区,那时松江属秀州。今闸北区的走马塘,古名钱溪,就是当时吴越撩浅军自苏州到松江开凿的大片水利工程之一。配合无锡钱仲明宗兄在上海市中心竖立起钱武肃王像及钱王训示碑,也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在大上海的西北角,有一座以象征中华民族血肉之躯的“长城”名命的宏伟建筑——长城大厦。如今,这座巍然屹立在中山北路与曹杨路交界处的、53层楼高的现代化豪华商务办公楼,已成为沪西的新地标。大厦广场上那块长7.3米,高2.6米,重38吨的花岗岩石碑上,正面“长城大厦”四字每字大约1.2米;背面是上海钱镠研究会恭录、无锡钱仲明沐手拜立的“钱王训示碑”——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则必谋之”。2009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海南会见台湾钱氏宗亲钱复先生时引用了《钱氏家训》里的这一箴言。如今海内外钱氏宗亲来沪都要来此拜谒“钱王训示碑”。我有幸书写了石碑上的文字。大厦董事长仲明宗兄道:他看到无锡钱王祠悬挂我书写的楹联,非常喜欢,于是萌生了请我写碑的意愿。这件事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荣耀的事,为上海平添了一道新的人文景观,每次我路过此地,仰望钱王像,内心无比自豪,这可以称得上是光宗耀祖之举,而光宗耀祖正是每个有志男儿的梦想。

  据新华社(海南)2009年4月18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海南省博鳌会见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武肃王三十六世孙)一行。温家宝说,很高兴在博鳌会见钱复先生,“其实咱们是一家人,钱先生是杭州人,西子湖畔,钱家很有名,出了很多名人,包括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温家宝表示,《钱氏家训》有一句话,叫做“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则必谋之”,这与中山先生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大道直行,天下为公”是同一个道理。

  钱复先生曾任原台湾地区“外交部长”,其兄长钱纯先生曾任台湾地区“财政部长”,二哥钱煦先生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艺术暨自然科学的院士,俗称“台湾三钱”。2011年立夏,钱纯、钱煦、钱复三兄弟来杭州、临安认祖归宗时,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漂泊的游子回归宗祠、回到家里时的特殊情怀。返沪后我写了《钱复兄弟同寻根》一文,2011年5月22日发表在《新民晚报》,并收入《钱汉东散文随笔选》一书。

  四

  甲午仲夏,台湾前“外交部长”、武肃王三十六世孙钱复宗长应上海钱镠研究会之邀,来沪作为期三天的访问,受到江浙等地钱氏宗亲代表的热烈欢迎及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热情款待。钱复宗长上海之行,经过媒体广泛报道,成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事件,扩大和提升了钱氏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在沪期间,钱复宗长在《文汇报》做客文汇讲堂;参加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钱汉东考古文化研究所揭牌仪式;出席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钱镠研究会举办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家族伦理美德——钱氏家族文化的现代意义高峰论坛”;拜谒长城大厦“钱王训示碑”并敬献花篮;朝拜钱王弘俶建造的千年龙华古塔,并代表上海钱氏宗亲向龙华寺捐赠善款100万,等等。

  为迎接钱复宗长的光临,上海长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无锡宗兄钱仲明动员全体员工全力以赴,认真做好各项接待工作,清理楼道,清洗幕墙,洗刷石碑并重新描金,以崭新的面貌、高规格地盛情接待钱复宗长。

  上海钱镠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钱振华主持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钱汉东考古文化研究所揭牌仪式,70余位嘉宾及钱氏宗亲代表出席。钱仲明宗兄首先致欢迎词。钱复宗长与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金炳华共同为钱汉东考古文化研究所铜牌揭幕。安然秘书长专程从北京来沪,他代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对钱汉东考古文化研究所揭牌表示热烈祝贺,并将全力支持考古研究所的工作,期待钱汉东为保护研究中国文物做出新贡献。

  然后嘉宾和钱氏宗亲全体起立恭读《钱氏家训》。名誉会长钱镇国和两位年轻宗亲领读。一刹那间,场面感人,这使我十分激动,在场厅局级以上的干部有30余人,处级干部更多,大都为外姓人,令我十分不安。事后嘉宾却对此印象深刻,都说《钱氏家训》内涵丰富,代表中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钱复宗长发表了精彩讲活,他结合自己的数十年工作生活经验,阐述了家训对他的指导帮助,娓娓道来,听者为之动容,得益匪浅。

  钱复一行还参观龙华古塔。龙华古塔,沪上最古老的地面建筑,位于著名古刹龙华寺东侧,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龙华古塔为钱王弘俶所造。龙华古寺方丈照诚法师续善缘,以最高礼仪迎接钱复宗长及钱氏宗亲,打开山门,这是破天荒的,国家领导人来龙华寺时也无此礼遇。这是祖宗荫庇,福报子孙啊!

  照诚法师和钱复宗长为上海钱镠文化研究会揭牌,钱复先生代表钱氏后裔向龙华古寺捐献善款人民币100万元(钱仁高50万、钱金耐30万、钱建蓉10万、钱森力10万),再续善缘。上海龙华古寺将对海内外钱氏后裔免费开放。

  五

  无锡洛社钱氏宗祠修复,钱仲明宗兄邀我去考察,我觉得很有气派,无锡人钱树根上将还题写“钱氏宗祠”的匾额,这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一个村庄能建造如此辉煌的祠堂,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可见洛社钱氏宗亲的凝聚力以及文化责任。仲明宗兄希望洛社能够增加文气,钱氏子孙中也能出些作家、文人来,这是多么美好的心愿,让我感动。那天晚上,无锡钱镠研究会会长钱伟人、秘书长钱铮等宗亲相聚,亲切交谈,十分投缘,他们对洛社钱氏祠堂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将陈列钱氏精英人物事迹,非常赞赏,希望沪锡两地共同努力来弘扬吴越钱氏文化。

  我受钱仲明宗兄委托,书写了《洛社钱氏宗祠重建碑记》,碑文如下:“癸巳仲秋,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洛社钱氏宗亲,谨遵祖训,同心合力,使族谱断续百年而新修,让宗祠废弃甲子而重建,此乃乡里之盛事矣。先祖武肃王文治武功,泽被东南,纳土归宋,万古流芳。继至洛社之始迁祖定公、官公亦仁慈勤勉,气宇轩昂,耕读传家,人丁兴旺。今蒙小平开放之恩惠,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钱氏后裔继承先贤遗志,儒释道并重,爱家爱乡爱中华,利国利民利天下。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儒道:修身济家治国平天下。祖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则必谋之。后世子孙铭记。公元二零一三年九月十八日吉旦,武肃王三十六世孙钱仲明恭撰,武肃王三十七世孙钱汉东敬书。”

  谈到无锡钱氏宗亲,有一件趣事值得一说。去年,有一次我与华东师大楼昔勇教授谈话时,楼教授提到了北京钱中文教授学术成就很高,是无锡人,可能与钱钟书有点关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导、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但不知钱中文是钱王第几代后裔,并给他家电话。我知道无锡正在续谱,就主动与钱中文宗长联系,也告诉他钱铮宗兄电话,便于沟通。我将自己的近作寄他指正,他也邮来了几本著作给我阅读,我们成为了文友。

  今年春天,钱中文宗长来电,说他已续上谱了,为武肃王三十六世孙,还写了一篇文章己发至我邮箱,希望我转给《文汇报·笔会》,他家里也订阅《文汇报》。我为钱中文宗长入谱而高兴,及时向本报作了推荐。今年6月11日在《文汇报·笔会》头条位置刊出钱中文宗长的长文《认祖归宗记 ——我的另一张“身份证”》。尔后,上海钱镠研究会秘书处向全国转发,影响颇大。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等来函表示赞赏。

  十年风雨路,百代传承人。无锡钱镠研究会十年工作卓有建树,做出了许多令人敬佩的大事;无锡钱氏宗亲十年辛苦非同寻常,干出了不少让人羡慕的好事。无锡钱镠研究会已成为全国钱氏宗亲中最充满活力的宗亲团体之一,值得上海乃至全国各地钱氏宗亲学习。我深信无锡钱镠研究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秉承《钱氏家训》,定会越来越好,前景一片光明。

  2014年7月18日于沪上长城大厦汉风东韵堂

  (作者钱汉东祖籍浙江诸暨,钱武肃王37世孙。现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钱汉东考古文化研究所所长,上海报业集团《新读写》杂志社名誉社长、编审,《文汇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上海钱镠研究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等。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冰心散文奖,2013年荣登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榜首,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著有散文集《岁月留香》、《人间瓷话》、《寻访中华名窑》、《日照香炉》、《名人印象》、《钱汉东考古文选》、《钱汉东散文随笔选》等,还著有《钱汉东诗文墨迹选》,被誉为当代文人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