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二年壬辰重修家谱序

人气:206

  风云变幻,时来运转,欣逢盛世,社会和谐,政治日益开明,百姓安居乐业。随着生活的富裕,人们逐渐萌发了强烈的『寻根问祖』和乡土意识。寻根是人的天性,『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是谓『问祖』。『寻根问祖』是为明白我们的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

  我亭子港张氏,堂号为草圣堂。先祖张标,字望甫,出自唐朝草圣,海虞尉张旭之后。宋靖康间,张标扈驾南渡,由汴(现河南开封)至杭(现浙江杭州)。历二世至万十公,张万十领宋平江路录判,自杭复归常熟水潭头,是为一世祖。六世祖忠公,字彦信。由虞而锡,迁居无锡县延祥乡花园里,为花园里始迁祖。传至十世孙春公,自无锡花园里迁居江阴东乡亭子港东岸,为始迁祖。传至十三世分五房,分别为孟阳公、孟高公、孟会公、孟容公、孟常公。其中四房孟容公支,传至十六世为银公、金公、瑚公,阳公,银公分居常熟丰一场张家观音堂(现张家港市塘桥镇十字港村观音堂);金公、瑚公分居顾家桥(现江阴市周庄镇东林村);阳公分居黄歧张家巷(现江阴市山观镇西苑新村),后世子孙不断向外迁徙,分布在上海、无锡、苏州、江阴、张家港等地。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我国谱学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历史,她始于周,兴于晋,盛于唐,体例完备于宋,她由古代记载帝王诸侯事迹逐步演化而来,变官修为私修,流行于民间,明清以来几乎村村有宗祠,户户有宗谱。她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袭人物事略为中心的历史图集,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和血缘纽带,记载着家族的来源,迁徙轨迹,还有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法等等,起着尊祖睦族、凝聚人心、教育族人、祛恶从善等作用,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

  关于如何认识世家谱的意义,文化部办公厅『办社图函[2001]29号』函件中一段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尊重和怀念祖先功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续修宗谱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为了弘扬谱牒文化,使族人对本族的人文源流、发展、变迁以及今天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有所了解。

  家谱本身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产物,具有区分家族族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封建社会处理家产继承、族员间民事纠纷的依据。但在如今中华民族复兴的太平盛世,宗谱早已失去了它原先的特定价值,但伦理是不灭的,人伦关系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今天当人们在谈论宗族时,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依恋,把宗谱看作是纪念祖先的载体,寄托着一种哀思。所以当今社会续修的家谱以崭新的风貌和时代精神展现在我们面前,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凝聚亲情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使我们祖先的遗韵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