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陵圻庄黄氏大宗祠续谱修祠玉成庆典上的发言

人气:263

  尊敬的黄氏宗亲,各位来宾:

  上午好!冬日的阳光和煦而温暖,各位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大家相聚一起,庆祝如此盛大的典礼。我受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朱炳国先生的委托,谨代表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祠堂文化研究会,武进谱牒文化研究会,对庆典成功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本届修谱和重修祠堂作出贡献的诸位宗亲和编修人员表示诚挚的敬意。黄氏大宗祠落成,宗谱十修圆满,你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刚才,听了诸位的发言,受益匪浅,感触良多。由此我想讲三点感想。

  一、 黄氏宗族文化,底蕴深厚。自从宋朝玉林公迁常以来,圻庄黄氏名人辈出,氏族兴旺,成为城东望族。事迹很多,我仅举二例。拜读宋史《黄灏传》,让我肃然起敬。黄灏公是我圻庄黄氏第二世,他任职晋陵知府,时间虽短,但政绩卓著,重视教育,影响深远。

  理学大师朱熹与黄家是世交。黄中公是宋代名相,榜眼及第,为高宗南渡后的重臣,历礼、兵二部尚书。朱熹曾拜黄中公为师,而黄灏公又是朱熹的学生。当时奸臣韩侂胄设计陷害朱熹,撤职罢官的官员达59人,黄灏也在罢官之列。一些朱熹的门生恐受株连,故意迴避,过门不入,甚至更换门庭,而黄灏对老师恭敬如初,经常去拜访老师,这种不畏权贵,尊敬师长的精神,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清朝初年,黄永公才华过人,被称为“毗陵四子”。1661年,江南发生震惊朝野的奏销案,受革职查办的士绅超过一万人。黄永公被革去功名,但他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刻苦钻研学问,写下大量诗词。他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以至通宵达旦。他住的小楼靠河边,拂晓时,渔船经过,船夫指着窗说,“这是黄刑部的读书灯啊!”本届修谱,第三册中收录了大量的艺文墨宝。

  二、 如今,黄氏后人,俊贤辈出。这次修谱建祠,小平先生,海平先生等企业家斥献巨资,襄举其事,功不可没。党政军,科技文教界中,炳福先生,晓明先生,仁康先生,仲兴仲文兄弟,黄皎黄清兄弟等等,都事业有成,堪称族内楷模,还有各行各业热心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表现出高度的凝聚力,值得大书特书。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发掘先人精神遗产,总结今人创业成果,使黄氏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今天的责任。历史长河,川流不息,教育子孙,责无旁贷。黄氏宗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教科书,希望大家把新谱请回家后,不仅要珍藏好,更要发挥它的作用,认真研读,以先人业绩,激励后辈,承前启后,再造辉煌。

  三、 祠堂是先祖的精神栖息之地,气势恢弘的祠堂不仅是祭祖敬宗的地方,更应发挥它的教化作用,使它成为凝聚族人的场所,它或可作为道德讲堂,黄氏文化研讨基地,用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等等。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黄氏族人前程辉煌。祠堂文化,方兴未艾,中和祠堂,永锡尔光。

  最后,祝愿黄氏宗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百年千载,万世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