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礼嘉王氏宗祠简介

人气:463

  中沙礼嘉王氏宗祠(三槐堂)位于武进区礼嘉镇鱼池村,座北朝南,是典型的江南歇山式徽派建筑,占地147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62.8平方米,宗祠广场475平方米。常州市和武进区文管部门专家对宗祠进行考察后认为,“在常武地区的现有的祠堂中,它的规模是比较大的,比较罕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08年2月26日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除瞿秋白故居外,是常州众多祠堂中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沙礼嘉王氏宗祠,历史比较悠久。据《周陈王氏宗谱》记载,中沙礼嘉王氏是周陈王氏是随北宋南渡而来到武进礼嘉的。中沙周陈王氏是北宋宰相王旦(王文正公)一脉的后裔,而王旦的父亲王祜(王晋公)曾在北宋初年任兵部侍郎。当初他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大文豪苏东坡收入《古文观止》的名篇“三槐堂铭”说的就是这件事。以后,王氏子孙不论迁徙何处,如建宗祠就都取名“三槐堂”。

  到武进区礼嘉镇中沙周陈王氏的始迁祖是王真一,他来到这里后,发现这里民风淳朴,地沃物丰,风景如画,决心定居在这里,后世子孙也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王氏后人都很勤劳,很快就适应了南方的气候和劳作,在“小桥流水人家,杏花春雨江南”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财富。时间像流水一样,王氏后人非常怀念自己的祖先,当有了一定的财力后,他们想到了修建宗祠,于是在明崇祯(1628-1644)年间开始了宗祠的修建,一开始限于财力,只修建了一进。当时选择的建造地点也很有意思,在宗祠两侧各有一个池塘,是为鱼的眼睛,还有两条小河连通,族人称之为鱼的胡须。但那时的宗祠屋小地狭,到了清雍正(1723-1735)年间才补建了后面几进,宗祠也蔚为大观。到了清嘉庆三年(1798)年,宗祠改建,规模进一步扩大,此次改建历时8年,建屋四进,每进五间。宗祠也成为族人祭祖,追怀先人的庄严场所,至今已有近380年的历史了。现在村中老人还记得,每年清明冬至都要祭祀祖先,逢到家谱修缮成功的大喜事,更要吃祠堂酒,大天井里还要搭台演戏,这就成了附近乡村的节日,热闹情景就像鲁迅笔下的《社戏》。新中国成立后,王氏宗祠先后作过鱼池小学、村办企业、民营企业的用房,因而得以完好保存。

  王氏宗祠原为五楹四进,中间有一个大天井,是经典的歇山式徽派建筑。歇山式建筑在我国古代运用很多,它指的是庙宇殿堂的屋顶形式,即在殿顶两侧的两面坡截断后立起一面墙,然后再形成一个斜坡。这样建筑就有厚重感和纵深感,气势恢宏,美轮美奂。并且指导当地确定了修复方案,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它的历史原貌。

  王氏宗祠也受到过几次“惊吓”:1860年多支太平天国农民军过境,看到如此巍峨的宗祠也没忍心烧毁,1937年12月常州沦陷,日本侵略军面对如此威严的宗祠也感到畏惧,没敢炸毁宗祠。1958年大跃进时,有一名乡干部要把祖宗牌位扔出去,刚扔了几块,一阵风吹过嘴立即歪了。乡亲们私下里都说,祖宗显灵了,惩罚恶人。这种说法,当然不足为凭,大约是冷风引起面瘫。“文革”期间,各地“造反”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礼嘉也不平静,宗祠也经受了风雨,但只是毁坏了砖雕木雕的人物形象和涂鸦了墙上精美的敷色线描壁画,幸好几十年风风雨雨多是大惊小险。基本保存完整的宗祠,就为以后的修复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王氏宗祠也与江南大儒钱振鍠结下不解之缘,钱振鍠(1875—1944),字梦鲸,号谪星,改号名山,又号庸人。他早年为文即有盛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以刑部主事,屡上书言事,均留中不用。面对腐败的朝廷,他愤而辞官归乡,开课授徒。抗战初期,常州遭到日机狂轰滥炸,钱振鍠弟子陆仲卿,在离城三十多里的礼嘉桥,雇船来接其全家去暂避。在礼嘉他就住在王氏宗祠里,每日读书写字,也为祖国的前途而忧心忡忡。

  2006年8月王氏族人王文浩、王凯、王明昌等发起第十次续修家谱及修复宗祠。邀请常州著名古建专家指导,常州园林建设总公司设计,该单位曾主持设计过武进横山大林寺、清凉寺、张太雷故居、淹城遗址保护性开发项目等重大古建的新建和修复工程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定下了修复必须采用原有工艺,不能自己“创新”的基调。他们把能用的原有材料都收集起来,就是半块甚至更小的旧罗砖,拼接后也要用上去,不足部分的砖瓦都采购自苏州陆墓御窑,这里自古就是为皇家烧造砖瓦的御窑,目前故宫修复用砖瓦也全是这里提供的。由于年代久远,宗祠外面的地面高于宗祠内部,修复时,不是拆了重建,而是用6只千斤顶,在每间屋的柱子下整体抬升了68厘米,保持了建筑原貌。

  现在的王氏宗祠,仍为五楹四进,石库门楼,匾额“王氏宗祠”,两侧楹联为:“五马家声远,三槐世泽长”。每进屋脊依次为“龙凤戏珠”、“麒麟送子”、“吉祥如意”、“万古长青”吉祥雕塑头进中间为礼厅,供奉始姓祖周灵王太子王晋(字子乔)石雕坐像;二进为三槐堂厅,三槐始祖王旦(字子明,号文正)大型雕塑坐像居中央,右侧房为贤哲展厅,左厢房为江南大儒钱振鍠抗战时期避乱王氏宗祠的展厅;三进为槐荫堂厅,正面正中为南渡始迁祖王子高大型雕塑坐像,右为中沙祖王吾大型雕塑坐像,左为中沙礼嘉桥支祖王真一大型雕塑坐像,大厅两侧分别补壁王氏家训及家规,三进前大天井两侧为碑廊,右侧为先祖像赞,左侧为修祠续谱功德碑廊,岳飞《题王氏宗谱跋》和常州市武进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吴之光撰写的《周陈王氏修缮宗祠碑记》、《钱振鍠先生丁丑避难纪念碑记》以及《宣统辛亥祠堂田产清单》残碑均展示于此;后进槐恩堂,供奉列祖列宗神位之处。

  精美的砖雕和木雕也是王氏宗祠的一大特色,内容有飞鸟花卉、山水人物,构图讲究,刀法细腻,都是典型的江南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欣赏价值。

  远远望去,马头墙,粉墙黛瓦,砖雕门楼,飞檐重脊,在蓝天映衬下,诉说着昨日辉煌,不禁让人遥想当年风光。今天重修一新的王氏宗祠又是一番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