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独伊生父何许人也

人气:837

  瞿独伊是杨之华与前夫沈剑龙在1922年冬所生之女,原名沈晓光。杨之华与瞿秋白结婚后,两人忙于革命工作,表示不再生育,所以秋白提议改名“独伊”,姓“瞿”。杨之华很高兴地表示同意。

  杨之华是浙江萧山县瓜沥区坎山镇三岔路人。三岔路是农村小街镇。杨之华家是有着传统文化的地主兼营茧丝行商。父亲杨羹梅1923年去世。杨之华1900年生,1915年5月考入浙江省立女子师范。

  沈家在城南区衙前乡,与坎山镇相距约5公里。沈剑龙之父沈定一(1883—1928)字剑侯,号玄庐,排行三,人称“三先生”,秀才出身,捐官知县。曾署云南知州,参加辛亥革命上海起义,遭袁世凯通缉,亡命日本,任留日学生会总干事,1916年回国,当选浙江省议会议长。1920年8月与陈独秀、邵力子、李达等组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农民运动最早发起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和组织起来的全国第一个农村小学(衙前小学),第一个农民协会(衙前乡农民协会)的发起人和领导者。这个农民协会的先烈李成虎是1922年1月24日英勇牺牲的。杨之华就是这个小学的青年教师和农民运动的成员。

  沈定一于1923年8月曾去苏联考察,年底回国。1924年1月,与毛泽东、瞿秋白等一起参加国民党一大,当选为中央候补执委,1925年1月11日在上海与瞿秋白同时参加中共四大,表现右倾,被开除党籍。1928年8月,因内部派系斗争被暗杀于浙江家乡。

  沈剑龙与杨之华之兄杨葆青的关系,常相往来,结识之华。之华思想开放,剪短发,骑自行车,下河游泳,新派奇女子;沈剑龙思想进步,才华出众,精通诗词音乐,相互倾慕,自由恋爱。1920年冬天,在衙前乡沈家大花园举行新式婚礼,没有嫁妆,没有排场,没有宴会,只举行一个简单的茶话会,讲讲话,唱唱歌,新式婚礼,一时成为萧山热门话题,如果放在今天的常州,也是新鲜事儿,可能还为被人讥讽为“小气”、“寒酸”。

  1922年杨之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年冬在上海南洋桥三益里5号干爸邵力子家里,生下女儿。1923年考取上海大学,在社会学系学习,代理校长是邵力子,系主任是瞿秋白,杨之华为瞿秋白的翩翩风度,才华出众所吸引。瞿秋白也对杨之华的刻苦学习,工作能力欣赏,并派他到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青年妇女部部长向警予学习,边工作边学习,苏联顾问鲍罗廷到沪,秋白派她随同向警予去汇报上海妇女运动情况,秋白亲自翻译。秋白妻子王剑虹生病,杨之华还去探望。杨之华1924年加入中共,也是秋白介绍的。1924年11月与沈剑龙协议离婚,独伊已三岁。是秋白、之华、剑龙三人和谐商谈,一次解决。沈剑龙对杨之华说:“还你自由!”之华泪流满面,表示感谢。秋白主动与剑龙握手,说“十分感激,可以结为朋友。”影视剧《秋之白华》里说“结为兄弟”(报载资料),不是结拜兄弟,误会了。 阿公沈定一说了句不愉快的话:“小孩是沈家骨肉,不能带走。”当时也不便争执。后来是沈定一的日本小老婆偷出来交给杨之华的,加上邵子力的协调,一直未有任何矛盾。

  沈剑龙、瞿秋白、杨之华离婚、结婚一次解决的方法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此文明,可称天下第一。请看当年的报纸新闻。

  上海《民国日报》(邵力子主编)1924年11月27日、28日、29日三天报头左侧连刊广告:自右而左竖排,署名先后和启事排列极有讲究,颇堪玩味:

  杨之华沈剑龙启事:自1924年11月18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关系。

  瞿秋白杨之华启事:自1924年11月18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沈剑龙瞿秋白启事:自1924年11月18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当时瞿秋白被反动当局通缉,杨之华工作也处于地下状态,许多人包括茅盾文章也说曾举行婚礼,有沈剑龙、杨之华和父母参加等,都是误传,当时杨之华的父亲已去世了。特别是说到杨之华、瞿秋白、沈剑龙到常州老家在瞿氏宗祠谈判定局,(王观泉《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第300页),更离奇的是丁言昭《在男人的世界里—丁玲》第27页,说“瞿秋白堂堂皇皇带着杨之华去家乡常州瞿氏宗祠完婚的壮举”,国民党要通缉,还能堂堂皇皇回家举行完婚壮举!还有许多离谱的说法,我们不能埋怨我们的先辈和专家学者失于考证,以致以讹传讹,传得岂有此理!

  杨之华与沈剑龙为何离婚,不外乎个性不合,志趣不一,与瞿秋白的相处更加投合,感情问题是相当复杂的,但也不至于象一些专家学者们的臆测。陈铁键《瞿秋白传》(第216—21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版):“沈剑龙是个贪图色欲,腐化堕落,而且思想变得越来越反动的花花公子,……沈剑龙在杨之华去上海大学求学期间,生活更加糜烂,在家乡闹得不像样子。”其实,看《三则启事》就可以知道沈剑龙是如何文明的了,沈剑龙与瞿秋白有共同的爱好如诗词音乐等,况且离婚之后杨之华与沈剑龙继续保持着友好的联系,就是到了莫斯科,还和沈通信。昵称沈剑龙为“龙弟”,据现有资料,1929年3月6日杨之华从莫斯科寄独伊的照片给沈,附上便条:“龙弟:这是伊最近的小照,阿爹(萧山俗称,独伊对生父沈剑龙的称呼)看了作何感?她的妈妈赠。1929(年)三月六日。”充满着人情味,做“阿爹”的(沈剑龙)难道不爱她自己的女儿?一定要“大义灭亲,割断关系”吗?还会把独伊的照片交给他吗?怎么可以说他“思想越来越反动”呢?

  实际上沈剑龙对政治斗争消沉,隐居农村,饮酒赋诗,种花钓鱼为乐,既未投奔国民党,也未投敌当汉奸,年老垂钓时不幸头晕跌入河中而辞世。不革命不等于反革命,所以读史的人要千万慎重,不能轻易相信书中写的就是真的,信书不如无书。

  作者:吴之光

  作者: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武进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时年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