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祠堂》序

人气:193

  常州朱君炳国,好谱牒之学。多年来搜集、庋藏、研究谱牒,不遗余力,颇多绩效。并主编《谱牒文化》杂志,称江南谱牒研究中心之一。与此同时,又延伸其研究领域,注力于与宗谱相关联之祠堂研究。不数年,在文献积累与实地调查基础之上,与周君逸敏撰著《常州祠堂》一书,邮稿于我,并请一序。

  祠堂之建立,历史悠久,或云始起于汉代,而大盛于明清,江南各地,尤为普遍。炳国与逸敏就地取材,就常州一地祠堂,进行个案研究,分叙各祠堂之起源沿革、规模形制、设址修葺及名人事迹等,共收祠堂百余所,属姓五十余,成《常州祠堂》一书,颇称完备,此类祠堂专著实属罕见也。我尽半月之力,浏览一过,深感其颇有创意,为地方文献研究又开一新路。乃就所见,略摅一得。

  地方文献之研究,近年颇得学人认同,各就一地一事,广泛搜求,深入探讨,多方调研,均较利便。炳国于谱牒、祠堂之研究,皆以常州地区为限,故其进度之速,成果之丰,较之广域研究,尤为得力,一如各边陲地区研究流人事迹之易见成效。此炳国治学方法之得当也。

  炳国与逸敏于常州祠堂通贯研究后,乃于书前著《家族兴衰的历史见证》一文前言,以概述其研究成果,俾为全书之导读。该文副题是“常州祠堂的前世今生”,借以阐明主题所在。全文分题专论:一为《从皇室到平民——中国祠堂的历史足迹》,述常州祠堂之起源沿革;二为《从西盖赵氏宗祠到瞿秋白故居——浩荡龙城的祠堂状况》,择常州有代表性祠堂数所,以见一般;三为《祠堂的修缮从古代到未来——常州祠堂的发展趋势》,叙祠堂发展进程中的坎坷,旧祠堂的修复要求及其意义等。言简意赅,有裨读者,而要言不烦,更得引而不发之妙。

  左图右文,由来已久,后以印制条件尚不完备,行见衰微。近年科技发展,插图书籍日增,图文并茂,尤为人所好。《常州祠堂》篇篇有图,且不仅一帧。凡祠堂规模、内部装修、陈设文物、名人轶事、文献记录,皆能以图显示,历历在目,图文相辅,可得明确印象。甚至祠堂已毁,犹存遗址图影。一地祠堂全貌,尽在书中。或作考究追踪,或作寻根指南,或作研判依据,均为必备之咨询。

  祠堂既有悠久历史之传承,又涉及诸多领域,堪称祠堂文化。其内涵之广,可以想见,如祠堂之建筑形制,楹联匾额,器物陈设,又如祠堂与族权之关系,祠堂文献之价值,名人个案之解读,皆可作专题研究,撰专著,集汇编,领域广阔,令人豁然。炳国与逸敏之撰《常州祠堂》,为祠堂研究开拓思路,有筚路蓝缕之功。继之而起,当有更多研究专著汇编;其后逐次深入,或将成专学。

  炳国方当盛年,精力充沛,既窥门径,则登堂入室,指日可待!若能组织团队,各就专题,汇编资料,分头研究,撰述专著,成《常州祠堂研究系列丛书》,岂不盛哉!炳国其有意乎?我虽高年,亦将翘首以待。是为之序!

  作者:来新夏

  来新夏,浙江萧山人,1923年生于杭州。1946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学系。1949年初在华北大学第二部学习,后分配在该校历史研究室,师从范文澜教授,研究生攻读中国近代史。1951年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校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