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薛氏薛抗后裔考

人气:1497

  明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毗陵《西蠡薛氏宗谱·序》载:“薛氏出自黄帝,夏奚仲为车正,食采於薛,封薛侯,以国为氏。历汉、晋、唐、宋间,代有名公钜卿。而可徵者,自复菴公始。公讳抗,宋南渡时,由河东迁毗陵滆湖西黄土岸,登绍兴乙丑进士,授浙江宁海令。”序中所谓“自复菴公始”者,乃毗陵薛氏一族,系漫居於苏南地区薛氏之最主要源头之谓也。

  宋室南渡时(公元一一二六年),毗陵薛氏开基始祖复菴公薛抗(一名克,字胜夫,号复菴),由河东徙居於毗陵滆湖西黄土岸大巷里,即今江苏常州武进区湟里镇。登南宋绍兴乙丑(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授浙江台州府宁海令,谥曰文惠。以子贵,诰赠观文殿大学士,和国公。配欧阳氏(旧谱作陈氏),诰赠一品太夫人。合葬於武进栖鸾乡凤凰墩,今名石马塘。一传会之公薛极(初讳拯,一字子善,号南台),南宋枢密使,观文殿大学士,封毗陵郡公,加少保,晋封和国公,谥曰文忠。配金坛王氏,封一品夫人。合葬武进栖鸾乡凤凰墩主穴。再传點、默、勳、黯。其后裔皆世居毗陵,并渐播迁於武进村前、西蠡、余巷,锡邑五牧、邓庄,宜兴白塔、岸渎里,江阴,姑苏,吴郡,金坛及浙江余杭等地。是以,复菴公薛抗为常州、苏州、无锡、江阴、宜兴、金坛、吴郡薛氏之共祖。

  毗陵薛氏支脉流派述略

  毗陵薛氏之武邑村前分支 锡邑《五牧薛氏小宗谱·引》(修於清雍正年间)载:“薛氏,其先太行人。始迁於毗陵之黄土岸,再迁於毗陵之村前。”明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毗陵《西蠡薛氏宗谱·序》云:“公讳抗,……一传会之公讳极,……再传默、勳。……默子二:澍、濯。澍,守祖墓,居村前。又六传至瑶卿公琼,子五:长恭,分支金坛;次宽、信,世居滆湖西之村前;次敏,嗣后圻崇庆,公后更名文;次惠,从滆湖西徙居郡城双桂里。”

  毗陵薛氏之武邑西蠡分支 清宣统元年(公元一九○九年)毗陵《西蠡薛氏宗谱》载:“一世祖抗,宋室南渡之际,由河东太行迁毗陵滆湖西黄土岸大巷里。传至十一世,又自滆湖迁郡城双柱里清秀沟之东第,明初又迁城西西蠡之怀北里。”明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毗陵《西蠡薛氏宗谱· 序》云:“公讳抗,……一传会之公讳极,……再传默、勳。……默子二:澍、濯。澍,守祖墓,居村前。又六传至瑶卿公琼,子五:长恭,分支金坛;次宽、信,世居滆湖西之村前;次敏,嗣后圻崇庆,公后更名文;次惠,从滆湖西徙居郡城双桂里。子三:长良佐,迁居余杭;次良谋,迁居河渎;三良用,国初授中郎将,致仕徙居城西西蠡河,此我始迁西蠡之祖也。”复菴公薛抗十一世孙薛良用,为毗陵薛氏之西蠡分支始迁之祖。

  毗陵薛氏之锡邑河渎分支 明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毗陵《西蠡薛氏宗谱·序》云:“公讳抗,……一传会之公讳极,……再传默、勳。……默子二:澍、濯。澍,守祖墓,居村前。又六传至瑶卿公琼,子五:长恭,分支金坛;次宽、信,世居滆湖西之村前;次敏,嗣后圻崇庆,公后更名文;次惠,从滆湖西徙居郡城双桂里。子三:长良佐,迁居余杭;次良谋,迁居河渎;三良用,……”清咸丰癸丑(公元一八五三年)毗陵《薛氏续修宗谱·序》云:“十一世良谋公徙居河渎,十五世汝春公迁於港下、汝照公迁於南贤,更五世而明若公迁於浜头。”复菴公薛抗十一世孙薛良谋,为毗陵薛氏锡邑河渎分支始迁之祖。

  毗陵薛氏之余杭分支 明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毗陵《西蠡薛氏宗谱·序》云:“公讳抗,……一传会之公讳极,……再传默、勳。……默子二:澍、濯。澍,守祖墓,居村前。又六传至瑶卿公琼,子五:长恭,分支金坛;次宽、信,世居滆湖西之村前;次敏,嗣后圻崇庆,公后更名文;次惠,从滆湖西徙居郡城双桂里。子三:长良佐,迁居余杭;次良谋,迁居河渎;三良用,国初授中郎将,致仕徙居城西西蠡河,此我始迁西蠡之祖也。”复菴公薛抗十一世孙薛良佐,为毗陵薛氏之余杭分支始迁之祖。

  毗陵薛氏之江阴邓暘分支 明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毗陵《西蠡薛氏宗谱·序》载:“公讳抗,……一传会之公讳极,……再传默、勳。勳子皞,徙居澄江之青暘。”民国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江阴邓暘《续修薛氏族谱》载:“皞,字尚仁,勳之子。先世由河东徙凤阳,复徙毗陵。南宋时,公任翰林承旨,赘江阴杜氏,遂占籍江阴之丛桂坊,今南锁巷,故址在焉。”复菴公薛抗四世孙尚仁公薛皞,为毗陵薛氏江阴邓暘分支始迁之祖。

  毗陵薛氏之锡邑礼社分支 民国十六年(公元一九二七年)锡邑《礼社薛氏宗谱·祠堂记》载:“宣和间,名勳者为文猷阁待制,由河东徙居汴梁。子皞,为翰林承旨,随宋南渡,徙居江阴。数传至复,当前明洪武时为广西佥事;子名琚,号治亭,为镇抚将军,由江阴徙居礼社。”该谱薛据小传又载:“琚,字良璧,号治亭。……赘白沙云桥王氏为婿,卜居礼社,因家焉。”复菴公薛抗十二世孙良璧公薛琚,为毗陵薛氏锡邑礼社分支始迁之祖。良璧公薛琚,系江阴邓暘薛氏始祖尚仁公薛皞九世孙,由江阴周村卜居锡邑礼社,以良璧公薛琚为一世祖而另修族谱,并重订世次新序,实乃江阴邓暘薛氏之分支也。

  毗陵薛氏之武邑上方分支 民国十八年(公元一九二九年)武邑《上方薛氏宗谱》载:始祖讳皞,徙江阴;四世讳鑑,居邓暘;八世讳复,居周村;十二世孙世基公薛进,因避寇乱,由江阴周村卜宅武进依东乡上方村。复菴公薛抗十五世孙世基公薛进,为毗陵薛氏武邑上方村分支始迁之祖。世基公薛进,系江阴邓暘薛氏始祖尚仁公薛皞十二世孙,由江阴周村卜居锡邑礼社,以世基公薛进为一世祖而另修族谱,并重订世次新序,实乃江阴邓暘薛氏之分支也。

  毗陵薛氏之锡邑五牧、邓庄、余巷分支 无锡《五牧薛氏宗谱》载:“薛居正后裔薛抗,为滆湖西村前、五牧、邓庄之始祖也。抗於南宋孝宗时,任浙江宁海令。子极,字子善,封毗陵郡和国公,始居郡之滆湖大巷里。后裔祥伯,因避兵乱,避居五牧、邓庄。” 民国三十年(公元一九四一年)无锡《五牧薛氏宗谱》载:“一世祖抗,宋室南渡,自中原南迁毗陵,卜居滆湖西黄土岸大巷里。其后裔,於明代迁无锡五牧之余巷,是为无锡始祖。”又载:“默,字亨二,号嘉乂。赐进士第,翰林承旨。初,以父读书锡山,不及定省,置别业於后圻而居焉。传至十二世祥伯徙居五牧,祥叔徙居邓庄。”在该谱《统宗世表·祥伯》中载:“祥伯,行一,号沧儒。始迁五牧之余巷,肇开基业,五牧之祖惟公始焉。”复菴公薛抗十二世孙沧儒公薛祥伯及弟薛祥叔,为毗陵薛氏锡邑五牧、邓庄、余巷始迁之祖。

  毗陵薛氏之宜兴白塔分支 据民国七年(公元一九一八年)宜兴《白塔薛氏宗谱》载: “一世祖抗,南宋初居武进。越十世至琼(注:越十世者,当为十一世薛洪。瑶卿公薛琼为九世,乃薛洪之祖父),於元末明初复由武进村前迁宜兴白塔,是为宜兴白塔之始祖。”复菴公薛抗十一世孙薛洪,为毗陵薛氏宜兴白塔始迁之祖。

  毗陵薛氏之宜兴岸渎里分支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一九○五年)宜兴《薛氏宗谱重修·序》载:“薛氏自十二世亨斋公,爱荆南山水之胜,由常郡村前徙居宜邑西门外岸渎里,……此岸渎里薛氏所由始也。”民国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宜兴《续修薛氏世谱·序》载:“及吾邑薛氏,其先出自太行,先后迁毗陵之黄土岸及村前,分枝於锡邑之五牧,及吾邑之岸渎。按始迁岸渎为享斋公,在明洪武年间。”据该谱载:一世祖抗,传至十三世顺元,於明洪武年间由武进村前迁宜兴岸渎里。复菴公薛抗十二世孙享斋公(一说为十三世薛顺元),为毗陵薛氏宜兴岸渎分支始迁之祖。

  毗陵薛氏之苏郡分支 民国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江阴邓暘《续修薛氏族谱》载:“點,字正伯,拯之次子。恩补左郎。配查氏,子三:冒、晟、□。案曰:‘西蠡谱云,字亨一,详载苏郡薛氏续修宗谱,盖以公为文忠公长子,分支苏郡者也’。” 复菴公薛抗三世孙正伯公薛黯,为毗陵薛氏苏郡分支始迁之祖。

  毗陵薛氏之吴郡分支 民国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江阴邓暘《续修薛氏族谱》载:“黯,字正孺,拯之三子。配高氏,子四:冕、晶、□、日。案曰:‘西蠡谱云,字亨四,载吴郡薛公望续修宗谱,以公为文忠公第四子’。” 复菴公薛抗三世孙正孺公薛黯,为毗陵薛氏吴郡分支始迁之祖。

  毗陵薛氏之金坛分支 明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毗陵《西蠡薛氏宗谱·序》云:“公讳抗,……一传会之公讳极,……再传默、勳。……默子二:澍、濯。澍,守祖墓,居村前。又六传至瑶卿公琼,子五:长恭,分支金坛;次宽、信,世居滆湖西之村前;次敏,嗣后圻崇庆,公后更名文;次惠,从滆湖西徙居郡城双桂里。”复菴公薛抗十世孙薛恭,为毗陵薛氏金坛分支始迁之祖。

  根据上述各谱记载,说明以下几点:一是诸谱均载复菴公薛抗之先世为山西河东薛氏。二是五牧谱明确谓“薛居正后裔薛抗”,景方公薛居正,系河东薛氏西祖季达公薛兴十九世孙,则复菴公薛抗当属河东薛氏西祖世系。三是复巷公由何地徙居毗陵,诸谱载录不一:有的谓“由河东迁毗陵”,有的载“自河南始迁毗陵”,有的云:“按薛之先籍,隶河南偃师县”,有的称“先世由河东徙凤阳,复徙毗陵”。这些记载说明一点,即在宋南渡之前,复巷公薛抗之先世曾离开山西河东而徙居他处,究竟是河南偃师,还是安徽凤阳,则无考也。四是各谱均载复巷公薛抗为徙居毗陵之薛氏始祖。五是复菴公薛抗之徙居地,或谓“滆湖西黄土岸”,或云“武进栖鸾乡”,现又更名为湟里镇,实则为同一地也。

  作者:朱炳国 薛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