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姓氏源流

人气:492
  一、人文远祖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黄帝战胜炎帝,杀蚩尤,统一中国。

  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四个,正妃嫘祖生二子,长玄嚣,次昌意。

  昌意娶蜀山女,生高阳,高阳有圣德。黄帝崩,高阳立,是为颛顼帝。

  颛顼崩,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火正,因征共工不尽而被杀,其弟吴回为嗣。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第六子名季连。其后式微,弗能纪其世。

  二、得姓始祖

  季连之后,鬻熊事周文王。三传至熊绎,举文武勤劳之后嗣。周成王封熊绎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姓芈氏,为楚国诸侯王之始。

  周厉王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周人暴动,厉王出奔彘。

  公元前741年熊通自立为楚武王。熊通卒,子熊赀立,为楚文王,据江汉平原,建都郢(今湖北江陵北)。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侣,国力强盛,问鼎中原,成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340年,楚威王熊商立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尽取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

  楚威王生子槐,是为楚怀王,熊槐在位二十九年,见欺于张仪,卒于秦。怀王生二子,长曰横,即顷襄王。次曰子兰,官令尹,封于上官邑(今河南滑县),为上官氏始祖。

  楚国自熊绎建都丹阳,至哀王庶兄负刍为秦将王翦、蒙武所虏,寿春城破,楚亡,历时804年。楚人的图腾是凤。

  三、三朝伟迹

  星移斗转,时光流逝,汉初,第五世上官禄为谏义大夫,谪陇西都尉,后为天水郡丞,徙陇西上邽,成天水望族,天水堂为上官氏总堂号。故有联云:天水家声远,宝善世泽长。

  第八世上官桀,字少叔。少时为汉武帝羽林骑都尉,桀“从武帝上甘泉,天大风,车不得行,解盖投之。桀奉盖,虽风,常属车,雨下,盖辄御,上奇其材力。”拜为左将军,与李广利率汉军,北拒匈奴,西征西域,战功显赫。公元前90年,李广利降匈奴,桀不从,率五千骑突围复命,封为上将军,太尉。武帝命桀率军十万击匈奴,将虏驱往漠北。武帝任桀为太仆,封安阳侯。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遗诏,命霍光、上官桀、金日磾辅佐少主。霍家与上官族本是姻亲,桀子上官安随父征战有功,武帝封为剽骑将军,大将军,桑乐侯。安女上官云霓为昭帝皇后。宫廷斗争,血腥残酷。公元前80年,因毁立之事,上官桀与霍光政见相左,桀与安等以谋反罪遭灭族。安妻系霍光之女,身孕,匿成得脱,生子上官期,隐姓埋名。公元前66年,霍氏家族以谋反罪被汉宣帝灭族。期始复出,上官氏一脉幸存。

  第三十二世上官弘,祖籍陕州,隋末为江都(今扬州)宫副监。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杀隋炀帝,上官弘为陈棱所杀。

  上官仪,字游韶,隋大业四年(609年)生于江都。弘遇害,仪10岁,聪颖得脱,遁入沙门,经高僧指点,熟读儒释典籍,善作文。唐贞观初,擢进士第,召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撰《晋书》,为唐太宗所倚重。仪首创律诗对仗句,时人称“上官体”。为初唐四杰。著《西台文集》三十七卷。高宗时,仪迁西台侍郎,兼弘文馆直学士。因草诏废后,结怨武则天。麟德元年(664年),许敬宗诬称仪与废太子李忠谋反,仪与子庭芝遭灭族之祸。

  上官婉儿(664-710年),庭芝女,仪与庭芝罹难,婉儿时在襁褓,与母郑氏同羁掖庭。及长,才华绝伦,14岁拜婕妤。为则天皇帝所赏识。中宗时专掌制令,拜为昭容。韦后败,一代才女为李唐与武周王朝争斗而凋谢。

  有宋一代,第48世上官凝一门祖孙七进士,影响深远。

  上官凝,字成叔,号闲居燕士,福建邵武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初任安徽池州铜陵县尉,清廉有政声,离任,有老叟十数人馈药数器,发之皆金,追而还之。历知分宁,安丘,终尚书职方员外郎,通判处州军事。

  上官垲,字彦明,凝长子。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官广东南路转运史。

  上官均,字彦衡,凝次子,熙宁二年(1070年)进士。任北京留守推官,为窦幸等明冤,谪知光泽县。哲宗初,为御史,遇事直言,如论罢青田,裁冗官,弹劾蔡确、李清臣等污吏,罢诗赋取士,皆切中时弊。徽宗立,迁给事中,后因党籍夺职。久之,复起龙图阁待制。著有《广陵文集》五十卷,《曲礼讲义》十卷。

  上官埴,字彦珍,凝三子,熙宁五年(1073年)进士,官至台谏御史,风节凛然,升龙图阁待制。

  上官愔,字仲雍,均三子,政和元年(1111年)进士。官朝请郎。徽、钦二帝北掳,愔即上宰相书,迎康王赵构速即大位,西入京师,以图复兴。建炎中,迁吏部员外郎,知南剑州,以刚正著政声。有《尚书小传》、《论语孟子略解》、《史统》、《史旨》等著作传世。

  上官 ,字正平,凝孙。幼孤,从叔父均学。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调溧阳尉,改新息,迁濠州录参,改永城臣。居官廉正明决,政和间以朝散大夫知汀州。

  上官恢,字闳中,均姪。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知深州,改南剑州,移知徽州,事务仁爱,吏民怀服,官至中大夫。

  四、毘陵流衍

  南宋末年,社会动荡。 为避战乱,上官氏一支从山西蔓及安徽太平府。元至正八年(1384年),上官超,字仲起,自安徽太平府当涂县中上村迁居常州城南之符言里,是为毘陵上官氏始迁祖。

  第四世上官峻二,明洪武初从符言迁唐庄渡。

  第五世上官庸(峻二次子),明永乐十五年(1418年)乡贡士,任河南汝宁府固始县知县,其五子均入籍固始县。

  第五世上官冕(峻二第三子),明永乐二十年(1423年)从唐庄渡迁陶冶里(今庙桥陶冶上家村)。

  第五世上官颙,字文敬,明正统初年(1436年)从符言迁居洛阳上家桥,为洛阳上官氏始迁祖。

  第七世上官文义,从符言迁降子桥。

  第八世上官镐,从上家桥迁田里上家。

  第八世上官镗,自上家桥迁无锡细砖桥。

  第八世上官鐊,自上家桥迁无锡义桥。

  第九世上官淮,明嘉靖间(1522-1566年)从上家桥迁薛庄岸上家头。

  第九世上官禄,自降子桥迁舍下村(今坂上建设村舍下村)。

  第十世上官枚、檊,自上家桥迁无锡,出继江西。

  第十一世上官纳,自符言迁殷薛里(今庙桥南华村殷薛村)。

  第十三世上官 ,明天启中(1621-1627年)从薛庄岸上家村迁水渠上。

  第十三世上官宗,自上家桥迁常熟。

  第十五世上官景爵、景禄,自上家桥小大房迁芙蓉圩(今横山桥镇)。

  第十六世上官旋,自上家桥迁宜兴。

  第十六世上官朝祥、朝聘,从上家桥迁北堰(今南宅北堰村)。

  第十六世上官正乾,字天爵,自上家桥迁宜兴县栅头桥。

  第十六世上官尚爵,自薛庄岸上家村迁火叉头(今坂上)。

  第十六世上官朝浒,从上家桥迁礼嘉鱼池上村。

  第十七世上官廷秀,自上家桥迁唐家村(今礼嘉镇建东村)。

  第二十世上官祁,字增荣,自上家桥迁洛阳村官庄头。

  自始迁祖上官超从当涂迁至符言里,已历600余年,上官族人星布常武城乡,并蔓及无锡、宜兴,常熟,乃至河南固始。

  薛庄岸支第十世上官达,字少阳,至固始,得宗支一图,乃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笔也。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首创《毘陵洛阳上官氏宗谱(宝善堂)》,至民国壬戌(1922年)共八修,计十二卷。

  参考文献

  1、《史记》司马迁,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汉书》班固 《二十六史》大众文艺出版社

  3、《旧唐书》刘昫 《二十六史》大众文艺出版社

  4、《新唐书》欧阳修 《二十六史》大众文艺出版社

  5、《宋书》脱脱 《二十六史》大众文艺出版社

  6、《第四届全国上官姓氏文化研讨会文集》上官崇池 2010年5月

  7、《毘陵洛阳上官氏宗谱(宝善堂)》上官荣泉 1922年版

  作者:上官鹤锦

上一篇: 赵元任家世寻根
下一篇: 管山与管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