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崔氏族贤以及友邻地区的宗亲代表、各位修谱同仁、各位嘉宾、 同志们、朋友们:上午大家好!
首先,让我代表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暨祠堂文化研究会向大会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农历十一月是冬季的开始,称冬月,今天是冬月初三。冬月是庆祝丰收的季节,申锡堂崔氏修谱从发动至今已有二年多时间,2010年3月8日召开第一次修谱工作会议至今也已一年八个月,通过各位族贤的努力,团结各分支宗亲,克难而进,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玉成颁谱,可喜可贺!
崔氏宗亲同心德,家谱玉成凝聚力;
传统文化大发扬,精神家园大和谐。
申锡堂崔氏,文臣武将,历史辉煌,独步大唐。唐朝289年,先后出现了二十三位崔氏宰相;东庄大村崔氏大宗祠过去有副对联,反映了崔氏望族的历史辉煌与对后代子孙的恳切期待:
上联“千百载祖德宗功,培根固本,忆先世文臣学士武将王侯,岂第名覆金瓯,独高唐代!”意思是依靠祖宗积累的功德,人文荟萃,名扬四海,不独在唐代
下联:“三万里川源河岳,毓秀钟灵,愿后人黼黻簪缨、垂绅缙笏,依旧门排棨戟,大振潜阳。”意思是三万里山河大地,钟灵毓秀,希望后代子孙,精英辈出,具有无限的潜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谱牒是悠久的传统文化,与国史、地方志为我国史学之三大支柱。国史、方志是国家官方的事业。谱牒原来也是官方的,国家有“三馆”。明清以后,普及民间,除《孔子世家谱》为朝廷设置“衍圣公府”,宗族修谱,国库开支,是公私合营。改革开放后续修“孔子世家谱”,孔德成不肯回大陆,他的父亲前任“衍圣公”文革中遭扒坟曝尸,惨得很!这次续谱是宗族行为,政府允许。
我们常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各大学派、文派、画派、医派,名门望族众多,印刷技术发达,水陆交通便捷,明清时期就成为江南谱牒文化三大中心(徽州,湖州,常州)之一。当代由于常州政治环境宽松,主流媒体为之鼓动,修谱热潮逐浪高,据不完全统计已修好约650余部,质量数量全国第一。今年五月,在武进文化艺术中心召开“苏南地区谱牒文化高层论坛”,200余人与会,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教授与山西省社科院谱牒文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吉教授,南北两大权威专家前来作学术报告,影响巨大而深远。今年8-9月份《人民日报•海外报》与香港《文汇报》先后报道了常州谱牒文化盛况,我们研究会还接待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学终身教授李斧先生的访问与交流。现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浙江、安徽等地来常学习交流,来常印谱。“常州谱牒,全国第一”,已成为常州武进地方文化的一张名片。现在崔氏家谱的玉成颁发,为常武地区谱牒文化事业增光添彩,为常武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添砖加瓦!再一次感谢崔氏宗亲,感谢全体崔氏修谱同仁!你们为谱牒文化事业作出了无私奉献!谢谢你们。
家谱有存世、资治、教化三大作用,颁谱以后,希望大家爱护珍惜,家谱是百科全书,内容十分丰富,有存世资治的价值;家谱传承儒家文化,特别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我们学习家谱,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取精华,弃糟粕,不要把糟粕当精华。要与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相结合,为同心同德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而努力:
最后,祝愿崔氏宗亲家庭幸福,事业兴旺发达!
让我们共同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精神家园,万古长青!谢谢大家。
作者: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