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赵氏,源远流长。北宋以来为“百家第一姓。”据一九九二年人口统计,有二千七百五十多万人,为我国十大姓氏之第七位,常州市区姓氏列第十八位。源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嬴姓,颛顼氏后裔柏翳(伯益)第十三世孙造父,为周穆王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桐县),后代子孙以邑为氏。造父为得姓之祖。东周赵籍封烈侯,建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郡望以天水、涿郡为最著。
本宗始祖,北宋魏王讳日新,字德昭,太祖赵匡胤长子。
迁常始祖赵孟堙,字体坤,魏王第十一世孙。官高邮州录事,元至正间授徽州司法。元泰定二年自临安路经武进政成乡,遇栖真道人彭道宏,为倾盖之交,遂卜居焉。并筑倾盖亭,名曰“西盖里”,即今横林镇赵家塘村。孟堙公五年后卒,葬于此。祠墓尚在,为常州市级文保单位。
西盖赵氏,郡东望族。明清以来,人才辈出。尤以清乾隆二十六年探花赵翼,以诗文名世,尤擅史学,《廿二史札记》三十七卷为我国史学三大名著之一。现代世界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早年曾为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宗师”之一,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西盖之赵,分支繁茂。本支赵益海为常州市纺织业元老之一,曾任市人大代表。当代尤以潞城支赵忠玉为最著名,被媒体誉为“东方之子”、“钢铁巨人”。在攀钢二十年,一九九三年任攀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五年,作出巨大贡献。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荣获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暨“金球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并被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届代表。多次受到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潞城始迁祖大经公讳缉,孟堙公九世孙。明嘉靖年间,自西盖来赘潞城王氏,因家道衰微,西盖修谱未得其详而忽焉。于是,十三世孙御甫公率侄永恒、永熹于清雍正五年丁未,自建分祠,自创分谱。乾隆乙巳二修,嘉庆丁丑三修,咸丰壬子四修。咸丰庚申洪杨之乱,家破人亡,仅存一部旧谱由族尊士珪公怀抱过江避难,得以幸存。光绪丙戌得以五修。是年也,大南门龙口里大赵家村赵氏为西盖孟堙公后裔,与潞城支合修,并建有分祠。民国十四年乙丑为六修,今为七修。
今由潞城族贤赵国元于二○一一年元月发动,并由赵(周)祖成献出民国乙丑旧谱一部十二册,作为依据,开展续修工作,并邀请朱炳国先生与余为顾问。一年多来,赵君国元,南北奔走,联络宗亲,日晒风吹,历尽艰辛,不畏困难,无私奉献,执着于修谱公益事业。患病期间,不顾医嘱与亲属劝告,带病工作,终于玉成,将于清明颁谱,可喜可贺。其精神可敬可佩,可告慰于祖先九天之灵,故乐而为之序。
盛世修谱时,资政助文治。当今修谱,与往届不同,意义非凡,揆之有五:
第一、属抢救性质,由于长期遭受左倾思潮之冲击与摧残,特别是文革十年浩劫,谱牒被毁殆尽,传统文化几乎中断,传统思想淡化,长期失修,谱师后继无人。再不抢救,必将失传,不知祖宗为何人,我从何处而来?视同胞为路人矣。
第二、寻根问祖,尊祖敬宗收族,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愿望,续修宗谱,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海内外华人大团结,有利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第三、中华文化为民族国家之魂,续修宗谱是传承中华文化一个重要部分,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德,可以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和谐。
第四、续修宗谱,开发利用谱牒文化资源,进行人口、遗传、迁徙、民俗、社会、教育等多学科研究,以繁荣社会科学事业。
第五、本届续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吸收时代元素与地方特色、宗族特色,为今后电子化、数字化新型谱牒创新发展打下厚实基础。
由此,谱牒历来为人们重视,与国史、方志同为我国历史文化三大支柱,共存互补,互为辉映,有教化、资治、存世之价值。怀德堂续谱圆满玉成,功德无量,为常州谱牒文化事业作出贡献,功在当代,德泽千秋。是为序。
作者: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