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凌氏宗祠

人气:174

  在辽宽、广茂的中华大地上,自古以来,家必有谱,族必有祠,宗祠是一个姓氏宗族神圣的殿堂,那是供奉着历代祖先神灵牌位。每年都要在宗祠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同时也是执行家法族规的威严肃穆之地,所有宗族的重大事务都在宗祠进行。

  凌氏宗祠座落于西林街道凌家村委,凌家塘村中,紧靠常金路傍,坐北朝南,是一座前后二廗中间一天井的古建筑,青砖瓦,梁画柱。常州西门一带也算得上有一定名望。前三间门前正门左右各设大石鼓一只,进门一眼便见的大横匾“凌氏敦目堂宗祠”,左侧为宗祠叙事厅,右侧为储藏室,后三间主要供奉凌氏历代祖先神灵,祠堂有专人看护和处理日常事务,据家谱记载,当时公田约贰佰余亩,且管理有序,在布满宗祠的江南水乡,亦实属罕见。

  先祖湖州双林礼公自洪武年间来任常州府尹,三年后,家入棹沟(今新闸上塘凌家塘)、董墅(奔牛、东桥村委、东林村)、双扬(西林街道凌家塘)等处皆其后也,嗣后礼公弟缘公由名容县主薄传判常州遂卜居于堍南(西林街道马家村委、小凌家村)、新坊桥、谭墅等处。凌氏宗祠究竟建于哪年,家谱中未有祥细记载。据上辈老人回忆,估计约有贰佰余年历史,旧时每年清明六月十九日冬至,都有盛大祭祖活动,做佛事,请人讲解,“宣卷”主要内容都是劝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儒家文化,每年一度的六月十九“敬天”活动,更为盛世,家家户户都要把做好的馒头送到祠堂进行祭祀,热闹非凡,年复一年,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平地一声春雷响,苏南解放后,斗地主,分土地、分房屋,贫苦农民大翻身,凌氏宗谱分出其中二间给贫苦农民,其余房屋作为生产队集体用房,一直持续到一九八五年,由于常金公路进行大拓宽,改善交通条件,因祠堂紧靠公路,为建设需要,无奈被拆除,门前一对大石鼓深埋于村西边小深沟河东头,就这样,盛世一时的凝聚着先祖们的心血和智慧的一座古建筑风貌,从此就荡然无存。几经努力凌氏家谱玉汝于成,重建凌氏宗祠是本族人的心愿,但现因种种因素,一直未能实现。吾辈寄希望于后人来了确心愿,重现当时风采,乃一大杰作。

  二○一○年八月十五日

  二十二世孙凌产荣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