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常州《谱牒文化》2009年第二期曾登载一篇文章《谈谈宗谱中的女子挂线》,讲了女子挂线的理由和做法。本次修谱其中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现在女子可以在世系表中挂线了,如果说女子从不具名到具名是男女平等的体现,那么女子从不挂线到挂线是国家独生子女政策的结果。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人们在修谱工作中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也是族人心理满足的一种需求,这种做法体现了当今修谱的一个时代特征,并没有违背同宗姓氏传承的祖制。
今天我想谈女子挂线后衍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女子的下一代——外孙(这里的外孙是指女子出嫁后生的非本姓子女)能不能挂线?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新修的宗谱,其中大约不到10%完全按照祖制女子一概不挂线,也许这种做法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同时也有20%左右不仅女子挂线,而且外孙也挂线。我想与大家来探讨外孙挂线的形式,成因和弊病。
一、 外孙挂线的几种主要形式:
1、隐姓不书。如徐姓女子嫁给周姓男子后生一小孩叫周建法,徐氏在修宗谱时就把徐姓女子挂线后写“生子一建法”,然后“建法”再往下挂线,这样周建法就变成了徐建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弄虚作假,因为出嫁女生的小孩一般都随父姓,如果随母姓就应该写“生子一徐建法”。有人说,宗谱中生的小孩均不写姓,其实说这种话的人不理解宗谱中子女为什么可以不写姓,是因为本宗男子生的小孩必然是父姓,而本宗的姓氏是可以省写的。反之,如果是非本宗姓氏就不能省写,如徐姓男子配的是徐姓女子,如果认为也姓徐就只写妻子的名而不写妻子的姓,那么其它人看了就不知其妻姓什么了,所有这里的徐姓就不能省写。
2、弄巧成拙。女子出嫁后生的小孩是外姓,为了使外孙挂线,我就冠以本姓。这种人认为外孙与我们也有血缘关系,在名字前写上我们的姓并不错。如汤姓女子嫁给张姓男子后生一小孩叫张卫军,汤氏在修谱时就把汤姓女子挂线后写“生子一汤张卫军”,然后“汤张卫军”继续往下挂线,那么这个人应该怎么称呼呢?因为宗谱中还少一个本姓,所以应该叫“汤汤张卫军”,看来汉族从来不会提这种怪名字吧。
3、张冠李戴。中国的传统子女一般都随父姓,现在姓氏自由了,子女也可随母姓,但毕竟还是极少数。所以在女子挂线后生的小孩一定要写上姓。有人就利用这一点进行造假,如陆姓女子嫁给朱姓男子后生一小孩叫朱君,陆氏在修谱时就把陆姓女子挂线后写“生子一陆君”,然后君再往下挂线。这种写法似乎看不出什么问题,因为子女随母姓的情况不是没有。其实只有朱君而没有陆君。另外修谱要讲公正、公平,你的外孙挂线了,人家外孙也要挂线,这种情况出现的多了,一看就知道这是在张冠李戴。
二、外孙挂线的成因有以下几种:
1、修谱的人对宗谱的本意不了解。宗谱是本宗姓氏的传承的记载,有的宗谱在凡例中明确写入“非本宗不得竄入”。如果外姓也可以挂线的话,我们的祖宗早就这样做了,轮不到我们来“创造发明”。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修谱,对宗谱的研究不够深入,认为只要有血缘关系,不管张三李四都可以挂线,这就是对宗谱的曲解,不了解宗谱的本意而把外孙挂线,是好心人办了错事。
2、私心作怪。主修人员本人只有女儿,怕人家说他“绝后”,所以要把自己的外孙挂线,这种人是明知故犯。其实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改变,生男生女一个样,不会有人用封建观念说你“绝后”,况且在计划生育背景下,即使现在有了孙子,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有曾孙、玄孙。
3、丧失原则。主修人员缺乏原则性,因为有些人修谱出资多,或者是修谱的主要负责人,人家提出要外孙挂线,就做老好人,结果是你要挂就挂,不要挂就不挂,这种人没有史官的责任心,同时也缺乏修谱的公平性。
4、错误引导。更有甚者,一些什么研究会的会长、副会长,到处担任修谱的顾问,以专家的面孔出现,逢会必谈现在外孙也可以挂线,要“与时俱进”,修谱要创造“和谐气氛”。人家以为你是权威,在指导人家修谱,实际上是在误导修谱。
三、宗谱中外孙挂线的弊病:
1、对子孙不负责任。修谱是对祖宗负责,对子孙负责的一件大事,是积善积德的一件好事,主修人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修谱,把善事做好。试想,由于村庄拆迁,人员流动性较大,三十年后该姓氏要续修宗谱,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徐建法”、“汤汤张卫军”和“陆君”这些上届主修造出来的人名,叫你的后代怎么去续修宗谱呢?这是对子孙的不负责。
2、宗谱没有研究价值。历史是给人们作研究的,宗谱的研究价值有许多方面,如政治学、经济学、人口学、人口迁徙学等等,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研究人的姓氏来源,祖先的源流,也就是“木本水源”。如果外孙在宗谱中挂线了,那么怎么研究姓氏来源呢,是不是姓张的祖宗姓李,姓李的祖宗姓王,姓王的祖宗姓徐?恐怕连三岁小孩随便说说也是正确的了。还有什么姓氏来源研究的价值呢。
3、宗谱没有存世价值。大家都知道,宗谱和国史,方志三者是构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三大支柱,因为它是历史的纪录,历史必须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如果历史不真实,也就缺少了存世的价值。外孙挂线的宗谱,许多地方必然存在弄虚作假,当然也就失去了存世的价值。
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独生女挂线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征。但外孙挂线违背了宗谱的基本原则。我绝对赞成外孙上谱,同时绝对反对外孙挂线。因为外孙挂线后就不是“某氏宗谱”了,而应该称“百家姓谱”或“某氏百家姓谱”。我经常与许多朋友探讨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赞成不是本姓就不能再挂线。我所以来谈这个问题,是希望更多的人来参与商讨,以便形成共识。如果我作为反对外孙挂线“反方”,那么赞成外孙挂线的“正方”是否也来说一说你的理由呢?我一定洗耳恭听。
作者:恽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