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家谱概况
顾氏古谱多为同源谱,这些古谱构成顾氏谱系,是我国历史最久的姓氏谱系之一。《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国家档案局二外等,中华书局,1997)收录顾氏家谱名录七十九份。《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收入该馆当时馆藏顾氏家谱六十四份。《中国家谱目录》(山西社会科学院家谱中心,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收录顾氏茂的,各地图书馆、大学、研究单位和地方志办公室等收存的,境外收存的其他顾氏各谱,为数颇多。还有《顾恺之年谱》等数十部顾氏年谱,为国家收存。
顾氏祖源记载
现存古籍引起早期顾氏谱系。《世说新语》南朝梁刘孝标注顾荣事迹引《文士传》顾氏“其先越王勾践之支庶,封于顾邑,子孙遂氏。”顾野王《舆地志》记载:“西佘山,在乌程县东一十八里,汉文帝封东海王摇之子期视为顾余侯。至孙坐酬金失国,即此地也。”这些记载为顾氏历史提供了根本依据。
正史中顾氏的最早记载是《后汉书•张霸传》载张霸“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权等。奉后为颖川太守”。《西方京杂记》记载会稽人顾翱事母至孝。正史中顾氏
传记从《三国志•顾雍传》始。
顾氏修谱历史
《顾氏铭宗天荣支翰派敏士后房谱》等记载,汉顾大成于竟宁元年(前三十三年)修《顾氏谱略》一卷,至今两千零四十多年。汉顾奉于延熹三年(一六○年)修《顾氏世系纪略》一卷,三国顾雍于黄龙二年(二三○年)修《顾氏纪姓源流略》二卷。《武陵宗谱汇编》记载了从晋顾恺之著《族谱家传》,顾夷著《族谱训义》,陈顾野王著《顾氏谱传》,唐顾况辑《顾氏列传碑铭》,到宋元明清,各代顾氏七十多次相继修谱续谱。苏州碧凤坊藏书楼『艺海楼』源藏有宋徽宗亲书《顾氏英贤赞》。元朝仁宗皇帝对当时的顾氏家谱御笔称:曰惟顾氏,源远流长,百世流芳,钦哉族望。这些都表明历代对顾氏家谱的重视与推崇。
顾氏谱系记载
顾氏古谱少数明谱,多为清谱。这些古谱所记,可与其他史料所记互证和互补。其中所记先人事迹多与正史所记相符,传记字句也多有据可查。古谱所记允常墓在会稽木客山,贵与顾雍在苏州小王山,顾辟疆建苏州辟疆园,顾师言棋胜日本王子,都与考古、考证、正史,古籍的发现与记载一致。宋徽宗书《顾氏英贤赞》与古谱载顾彦成呈《顾氏英贤纪略》对应。历代谱赞、像赞所记早期世系与现存古谱所记相当。《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所引《顾氏谱》、《顾氏家谱》、《顾和别传》、《顾恺之家传》、顾恺之为父《传》,《文选》注所引《顾氏谱》、《顾氏家谱》、《御史》所引《顾谭别传》,与今存古谱所记符合。古谱中顾成祖系与《献征录》记载一致。定辽(今辽阳)支顾能的记载与地方志、古籍的记载相同。现见各谱所记先人著作,及明清先人中进士大夫年份,与史料记载一致。
古谱也补充了正史的记载。如宋顾球捐黄金五百斤,白银一万两,良田三百顷助兵响,抵郡税,仅留田园二顷。这一爱国好义人物和事例,正史和方志却无记载,只见于顾氏家谱。
这些古谱历经修续,统编,谱式基本一致。后出谱多为在前谱基础上延续扩充,因而多是同源谱,并构成了顾氏谱系,保存了顾氏始氏、早期成系和主要分支概貌。这些古谱记述了顾氏先人惨烈征战,激烈争斗,金枪铁马,墨韵书香,孝悌刚毅,青史留证,感人肺腑。人人事事,写就了家族的历史,反映了家族的发展和对民族昌盛的贡献,为国家和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保留了鲜活的写照与缩影,保存了生动的历史纵向画面,是记载国家历史变革又一种全方位百科全书。
这些古谱真切地反映了历朝历代的兴衰功过,是非得失,国家和社会的历次重大动荡与事件,和顾氏兴衰起伏,奋斗牺牲,为后世提供了深切的历史教训。
珍惜与接续谱系
各部家谱的撰修及其续修过程表明,每部家谱都记载了家族史料,都凝聚了祖辈先人的热情、信念、寄托与心意,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都非常珍贵,对后世都是深刻的教育。世界古老民族中只有中华民族保持统一民族,这与我们民族历来深厚的民族观念,深厚的姓氏家族观念是分不开的。珍惜家族历史,珍惜家族谱系,会激励我们更好地做人,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顾氏有先人的传统和榜样,有诸多古谱和续修谱,有各地各支的齐心协心,补记已有谱系,汇总顾氏谱系这一历史使命,一定会陆续取得进展。
(摘自《顾氏史录》顾恒一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