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赐给吴越钱氏的『南巡诗』

人气:427


       清代乾隆皇帝(清高宗弘历)多才多艺,一生写了近四万首诗,数量堪与《全唐诗》等量齐观。日前笔者在翻阅民国丁亥年冬月出版的《江阴钱氏宗谱》时,发现谱内刊有乾隆帝南巡期间赐予吴越国王钱镠后裔的题匾、题诗。
       谱载,“乾隆四十九年春,高宗纯皇帝六巡江浙,钱王第二十七世孙、福建布政使钱琦和钱王二十八世孙、礼部侍郎钱载率钱氏族人在杭州庆春门外上新庙恭迎。”钱琦、钱载大礼谢恩:“圣驾凡六次南巡,四幸祠宇,五蒙赐诗。每次遣官致祭,伏念先祖五王以保障之勋劳,享千秋之祀典。三朝宠锡泽及云礽而又蒙贤长官崇德报功,频加修葺,使俎豆之不坠,得栋宇之常新。臣等瞻拜之下感激弥深……”这段感恩戴德的表白,正概括了“高宗纯皇帝”自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的33年间,曾六次南巡江浙,四次亲临杭州表忠观(笔者注:即杭州钱王祠,后同),五次赐诗钱王后裔的行踪。

       真要感谢昔日修编《江阴钱氏宗谱》的同宗前辈,为后人留下了十分难得的历史资料。本文谨以引载原谱文字的形式,原汁原味地介绍乾隆“御匾”、“御诗”的书写时间和内容。
第一次赐诗
       乾隆十六年(笔者注:1751年)三月,高宗纯皇帝南巡,初四日圣驾临幸表忠观,御书匾额曰:忠顺贻庥。赐悬祠内,恭摹勒石。
       御制戏题钱氏铁券诗三首:
       其一:长腰十斛换渔人,什袭传贻永世珍,历数从来曾赐券,问谁终获保其身。
       其二:伊吕功勋岂不巍,未闻赐券贷其非,设逢乌喙终何益,少伯真能早讥几。
       其三:纳土归诚本在兹,子孙世守亦其宜,独怜片铁唐时物,秘宝其将安用之。
第二次赐诗
       乾隆二十二年春,高宗纯皇帝二巡江浙,圣驾临幸表忠观,御制诗一首:
故里依桑梓,崇祠旧表忠,端因识时务,可以号英雄。牛斗犹无孛,江湖终向东,勖哉钱氏族,百世守家风。
第三次赐诗
       乾隆二十七年三月,高宗纯皇帝三巡江浙,圣驾初五日临幸表忠观,御书祠柱一联,赐悬祠内,联句云:勋勒金书纳土当年资保世,业基石镜筑塘奕禩庆安澜。
御制诗一首:
       历世戴京洛,承家保土疆,伐唐曾助旅,纳越遂来王。试看尸还社,不离梓与桑,千秋为民意,博得号钱塘。
御制观铁券歌一首:
       表忠观永祀钱塘,铁券却在台州藏。久闻其名未睹物,秋卿同族今呈将。铸铁如瓦勒金字,乾宁岁月犹存唐。皇帝若曰咨尔鏐,董昌僭伪为昏狂。批攘凶渠定江表,祲清羸泰保余杭。用锡金版永延祀,克保富贵荣宠长。恕卿九死子三死,承我信誓钦难忘。徒观剥蚀字漫漶,铁犹如此人何方。龙门致诮带砺誓,赵宋转眼为新王。俊杰识时有弗较,善存桑梓功斯良。其时铁券固不出,南迁后出方羶芗。作歌装盒付珍弃,所嘉谢表撝谦光。
第四次赐诗
       乾隆三十年三月,高宗纯皇帝四巡江浙,圣驾十四日临幸表忠观,御制诗一首:
       旌功淳佑赐褒俞,作记犹闻人姓苏,大似窦融事光武,迥殊徐诰窃杨吴。心悬牛斗曾无孛,享其孙曾足有愉,最是风流绝胜处,千秋崇观对西湖。
第五次赐诗
       乾隆四十九年春,高宗纯皇帝六巡江浙,赐钱氏族人诗一首:
       明圣湖南岸,钱王观宇留。虽因忠赵宋,固足表千秋。几阅荆凡易,依然俎豆酬。杨吴及马楚,瞠矣那能俦。
       纵观乾隆的五次赐诗,对象都是吴越钱氏后裔或钱氏祠宇,内容则历数唐末吴越国三世五王(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保境安民、善事中原、纳土归宋等历史功绩以及历代帝王对他们的褒扬赞赏。确实,在乾隆的六次南巡中,似这等一次又一次地去祭祀一个家族的祠堂,又不厌其烦地为这个家族歌功颂德的情形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史学家早有见地,较为集中的看法是:借肯定吴越钱王的奉正(朔)守(臣)节政策之名,而谋其以此拢络人心、意图巩固清王朝统治之实。当然还有其它种种,本文不作赘言。
 


 


作者:钱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