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一种简明的支系家谱新模式

人气:633

  一、 引言

  某一姓氏的家谱,按照所录成员的范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包含该姓氏所有成员的家谱,称为总谱或全谱、合谱、大统谱等;二是包含某一地区或村巷的该氏一支系的家谱,称为支谱或支系谱、支分谱等。显然,作为记载家族历史档案文件的家谱,总谱是最完整、全面、系统的,其历史作用和价值也最大,但编修的难度和工作量也最大,特别对于人口众多,遍布世界各地的大姓氏来说,当代也许已经无法编出一本理想的总谱来了。我们目前可能进行编撰的大多是一本支谱,而这支谱也正是当今人们普遍关切和最需求的家谱。

  如何编好这本支谱,至今各地各有不同的做法。常见的是仿照解放前的旧式家谱运用宋代苏式和欧式族谱体例进行编修,具体方法在陆发根先生编著的《续修宗谱实践》一书中已有介绍。然而,我们认为,由于当今时代已经不同于过去,旧谱的形式和内容都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新支谱应在旧谱程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富有时代性和历史文化性。基于此,以下介绍的支谱新模式就是在新时代续谱实践中一次成功的结果,企望人们推广应用和促进续谱活动的展开。

  二、支谱章节和文字排式

  作为一本完整的某姓氏支谱,通常除封面、封底、扉页、目录之外,就包含以下章节:

  1、序言

  2、编撰人员名录(和合影)

  3、编撰说明

  4、资助表(捐款人员名录)

  5、某姓氏来历及始祖简介

  6、某姓氏支系渊源及迁始祖简介

  7、某姓氏支系居住地概况和布局图

  8、某姓氏支系的杰出历史人物录

  9、某姓氏支系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

  10、某姓氏支系的家训、家规

  11、支世表

  12、支世图

  13、当代部分宗亲成员简历表

  14、当代宗亲成员学位、职称登记表

  15、当代部分宗亲成员通讯录

  16、其他(如附录等)

  应该指出,上述章节内容与解放前的旧谱是“接轨”的,旧谱中的基本内容大都能在新支谱中继续保留,未予保留的部分(常是被时代淘汰而不用或不应出现的内容)也能在“编撰说明”中详细说明。然而,在形式上或表达方式上,新支谱将完全不同于旧家谱,它将体现出家族历史档案文件的新时代特征。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和令人喜闻乐见。

  作为一个出版物,文字排式在解放前都采用自右向左的“竖式”,解放后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为便于编排、阅读和合乎世界潮流,国内(除台湾省外)印刷品都已改成自左向右的“横式”,因此,为顺应时代和人们阅读习惯,新编支谱的所有文字(除有版面美化功能的封面外)应一律改用“横式”,并且,按照我国文件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规定,应尽是采用规范的表格形式来反映相关内容,以达到简便、清晰、一目了然的目的。

  新支谱版式规格一般采用A4-80g纸,封面、封底都用贴塑软面、有美观、大方、俭省、实用等效果。

  三、支谱主要章节的说明

  1、序言和编撰人员名录

  序言通常请社会名人或本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士撰写,也可以编委会名义写出,其内容 设有限定,一般是对支谱作出概要性的评述和提出一些期望。

  编修家谱是支系族人的一件大事,通常都要成立一个组织班子即编委会(或编撰小组等其他名称),内设正、副主任,委员和正、副主编等,列出编撰人员的名录和配以合影照片能够体现他们修谱工作的责任和业绩荣誉。

  2、编撰说明和资助表

  编撰说明应由主编撰写。这是支谱付印前对编修工作的详细说明,它对今人和后人正确使用本支谱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认真撰写。一般内容包括编撰目的、原则、方法、过程、版式、查阅方法等,特别要说明编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对于某些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更要详细说明以寄望于后人解决。

  资助表可以单独列出,也可以在编撰说明中列出(包括捐资人及金额),以体现对捐款人的感激之情,也作为一次历史性的纪念。

  3、姓氏来历、始祖和迁始祖等简介

  过去支谱中一般都设有这些知识性的介绍,实际上,这些知识却是每个族人十分关心的。因此,新支谱中必须将收集来的相关资料整理成文而辑入。当然,这些资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若尚有历史争议的,也应如实说明。

  4、支系家族居住地和杰出历史人物录

  本次续修家谱距离上次修谱大多已隔80年以上,为了反映家族居住地村巷在近百年内的变迁、应该给出三个年份(如1949年,1979年,2009年)的村巷及其周围地形的平面布局示意图,来分别反映解放前、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30年后的居住状况,如若村巷已经拆迁,则还应给出拆迁前的村巷照片或绘图,从而给支系族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

  杰出历史人物录主要是转录旧家谱上记载的本支系历代名人、官员及其事跡,必要时应对旧谱记述的文字作出若干评价和订正。旧谱中所载历史名人的画像及像赞也应予转载。

  所谓重要历史文化遗存也是主要转录旧谱中一些有价值的本支系族人所著的诗词文章。对本支系族人曾拥有的历史性建筑(如名园、祠堂、名楼等)也应作必要的记述。

  5、支系家族的家训、家规

  家训、家规是家族自己制订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规章制度,旧谱中常以条文形式表述,很有历史教育意义。但其中许多具体内容已显陈旧。现今“古为今用”,在新支谱中列入切合今日社会的新家训、家规。仍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继续采用。具体方法是以支谱编委会的名义、仍用条文形式、很简明有力地提出本支系家族的家训、家规要求大家切实遵守。

  6、支世表和支世图

  这是家谱中的核心内容、自元代起已有苏洵式和欧阳式两种体例,形成了具有标准化性质的程式,我们应继续采用,以便新旧家谱良好“接轨”。但是,由于新家谱采用“横式”排版,苏式的“五世一抬头”的谱例也要有所变化。再考虑到苏式支世表中每个族人所记入的内容都很简单,特别适合用国家标准的横式表格来表述,因此,我们设计来用了如表1形式的全新的支世表。

  表内栏目以“世序”为首,其序号与旧谱一致,以实现“一脉相承”。如果无法找到旧谱,不能确定世序号,则可暂以个人信息齐全的太公或爷爷为“X1”号,将来查实了确切的世序号后,再予修正。也就是说,不论有无旧谱,本新支世表都可以运用。

  当代大多只有单一的姓名,仅少数人有别名,解放前流行的“字”、“号”等虽名均已消失,故本表将古人的“字”“号”却归作“别名“处理,也反映了当代特征。

  表内设有“性别”一栏,是当代男女平等,女性上谱的需要,即女子应与其兄弟一样记入表内,她的配偶(丈夫)也能与其兄弟的配偶(妻子)一样记入,她的子女虽然姓氏当今大多随父不随母,有了改变,但在表内仍与其兄弟的子女一样记入。但是,本表暂定,她的子女的个人信息不再在下一个世序号内记录了,以维持支世表“姓名”栏同姓氏的唯一性。为了反映她的子女与她兄弟的子女一样具有该姓氏的血统和传承关系,我们在欧式的支世图内作了完全男女平等,一视同仁的安排。

  新的支世图(见下图)与传统的欧式谱例十分类似。除了由竖式改为横式外,最大的差别是新支世图中将名世序所有男女族人及其配偶的姓名都予列入,虽然在延续过程中,女性的子孙已改成别姓,但由于该图左侧龙头位置的首世姓氏已确定为本族姓氏,在形式上不至于会造成百家姓族谱的感觉;它辅以支世表,不仅能更完整地反映支系族人的血统传承,还能方便于查阅支世表。

  7、当代支系宗亲成员的三张表(见2.3.4)

  设立当代支系宗亲成员的学位,职称职务登记表是为了顺应当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尚、鼓励族人遵师重教,奋发有为,做国家栋梁,此表的设立不仅对被记入者有历史纪念意义,而且对当今所有族人及其子孙后代都具有“比、学、赶、超”式的激励作用。

  当代支系部分宗亲成员的简历表用于反映当代人的工作经历和主要业绩。在旧谱里除个别突出人物(见上述)外,一段都无记述,其原因也许与古人大都务农,经历简单有关。今人职业变动较多,业绩也多,有必要作一记载,留下历史痕迹。现采用简历表形式,可取得简明概要,编排紧凑等功效。所载简历和业绩都要在自述的基础上经编委会核定、审定之后方可付印,以确保真实可靠、经得起历史检验。另外,应采取自愿原则,不必强求每人都写简历。在某种意义说:该简历表是前述支世表内容的扩展。

  当代宗亲成员的通讯录主要为适应当代村巷拆迁,支系宗亲散居各处的新情况而设立的。运用此表可以方便宗亲之间的联络,具有实用性。

  四、新模式支谱示例

  2009年出版颁谱的《无锡南桥张巷支系张氏宗谱》是完全按上述新模式编撰的,并自行电脑排版,取得编委会认可的电子版支谱后再委托印刷厂印刷和装订。它获得了事半功倍、价廉物美的效果(编排出版总费用仅2000元,每本成本约20元),受到了全体族人的好评。该支谱现已被无锡市图书馆收藏,欢迎借阅参考。

  五、结束语

  本文比较详细地叙述了新支谱的章节及具体的编写方法,特别对苏式支世表建议改用符合当代文件标准化要求的横式表格形式,并在支世表和支世图中来用特殊的安排来贯彻男女平等原则、实现女性上谱。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支谱新模式不仅切实可行,而且简便节省,富有新时代特征。不论是否存在旧家谱,这个新模式都可以用来编撰新支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