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机《圃隐岁纪略》是前人鲜有提及的一部历史文献。李应机其人的传记资料仅见于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李应机(1650-?),字密斋,浙江嘉善人。炜次子,与兄俱为陆陇其高足,阐濂闽之学,兼擅诗词,尝与吴伟业倡和。累踬名场,遂弃举子业,究心经世之学。有稿本《圃隐类编》、《圃隐稿》、《圃隐近稿》合编本传世。李应机五十一岁时自撰年谱《圃隐岁纪略》(不分卷),自顺治七年(1650)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五月;六十岁续订《岁纪略补》,自康熙三十九年(1700)六月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其后继订《圃隐历除岁纪略》,自康熙四十九年(1710)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六十八岁。是谱在康熙四十九年(包括四十九年)之前均以干支纪年,其后兼用年号纪年,收入《圃隐类编》,上海图书馆庋藏。《圃隐类编》仅有稿本传世,《李应机年谱》的史料价值颇为珍贵。
《圃隐岁纪略》是考证李应机及其家族中重要成员的生卒年、政治身份及生平事迹的重要文献依据。据此可纠补前人论述上的不足之处。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二云:"李应机,字环瀛,号密斋,别号晨霞道人。嘉善人。自以为父祖高逸有志,继之不事进取,师事陆陇其,著《求志录》以纪近时逸士。又有松筠篇以志列女。其家上自高祖下至曾玄二十人之诗,为《陇西诗集》,录己诗470余首独多。其集《敦艮草堂稿》、《圃隐诗存》杂著,今俱未见。唯见《诗萃》,是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定稿。应机其年正六十。恐亦无刻本。"邓谓:"唯见《诗萃》,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定稿,应机其年正六十。"由是推之,李应机生于顺治六年(1649)。汪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亦从是说。是为误。今考《圃隐岁纪略》卷首云:"圃隐生于魏里之平川。时大清世祖受命纪元顺治之七年(1650)秋七月建申辛己三十日壬辰时。"李应机生年的确认影响其政治身份的甄别。谢正光先生《明遗民录》及《明遗民传记资料索引》均收入李应机,视为明遗民。 谢书对明遗民所下的界义见载于《明遗民传记资料索引•叙例》,其曰:"明遗民者,生于明而拒仕于清,举凡著仕籍或未著仕籍、曾应试或未及应试于明,无论僧道、闺阁,或以事功、或以学术、或以文艺、或以家世,其有一事足记、而能直接或间接表现其政治原则与立场者也。"
据《圃隐岁纪略》可知,李应机出生于清初,不应列为明遗民。《明遗民传记资料索引》"李应机"条下,列出其传记资料,仅有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二,未载李应机年谱。至于邓书所云李应机集子《圃隐诗存》,则见存于《圃隐类编》。其《敦艮草堂稿》未见。今考年谱《圃隐岁纪略》后跋云:"《易》曰:敦艮吉。余以名草堂。""癸未四十二年五十二岁"条载:"(六月十四)始录《敦艮文选》。……(七月)十四,文选竟。"《敦艮文选》是否即是《敦艮草堂稿》,难以确定。
李应机祖父李标、父李炜,均为系明遗民。李标,字子建,浙江嘉善人。贡生,精于戎机、战略、军律、营阵、壬遁诸书,应史可法记室之聘,见事不可为,返里隐居,自号东山逸民。闻史殉节,渡江葬其衣冠于梅花岭,归而绕屋皆种梅花,赋诗三十首,盖有所托。有《东山遗稿》。李炜,字赤茂,号格斋,浙江嘉善人。诸生。炜尝师事黄道周,与陆陇其为友。穷研经史,为时辈折服。筑闻隐楼,藏书万卷。有《物外轩稿》、《圃趣偶存》。今考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朱彝尊、王昶《明词综》、陈田《明诗纪事》、张其淦《明代千遗民诗咏》等文献收有李标、李炜小传,均失载其生卒年。年谱"己亥十六年十岁"条载:"三月十三,大父六旬诞辰。""丙午五年十七岁"条载:"三月十八日,大父即世。"己亥年,即顺治十六年(1659),李标六十岁,则知标生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三月十三,卒于康熙五年丙午(1666)三月十八日。"庚子十七年十一岁"条载:"十月十四,大人四旬诞。"又,"壬子十一年二十三岁"条载:府君以病后,弃青衫不与试。时年五十二岁。"庚子年,即顺治十七年(1660),炜年四十;壬子年,即康熙十一年(1672),年五十二,则知炜生于天启元年(1621)。"己未十八年三十岁"条载:"十一月八日亥刻,大人辞世。"由是可知,李炜生于天启元年辛酉(1621)十月十四,卒于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十一月八日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