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望族包氏,民间尚存民国十七年(1928)归谱一部。谱名《毗陵横山包氏族谱》,戊辰(1928)木版刻印。主修为二十四世孙包企棠,共19卷20册。卷首为江南名士钱振 序及明清两代纂修原序。卷一为族谱述异诸序、引。卷二为始祖、始迁祖、西分祖、东分祖等像赞,以及包公祠原记、忠义之洁公祠记、始祖祠记、墓记、墓碑表略等。…
昨天,我市家谱收藏者朱炳国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和山西社科院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李吉联系上了,对方称朱炳国收藏的那套《第五氏宗谱》非常罕见,很感兴趣,希望把序言复印了寄给他以便研究。作为常州市名人研究会副会长,朱炳国以收藏家谱名闻遐迩,他收藏的家谱有2000多册。去年夏天,一个朋友告诉他,有一套无姓的家谱…
除全国性的大统谱外,各姓宗谱均冠以谱籍,即谱主所在地名或代地名,这就是宗谱的地区性。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冠以发祥地郡望地名。如《延陵吴氏宗谱》、《太原王氏宗谱》、《陇西李氏宗谱》等。《百家姓》一书姓氏旁均标有郡望名。该姓谱籍应从扉页或版心见之。亦有以郡望名谱者,如《延陵宗谱》,扉页内为青浦吴氏宗谱。…
2008年初,皋岸鼐公以裔孙渭均与有关族人磋商后,决定续修家谱,事前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诸如:编造预算方案,设计调查登记表,准备续谱会议上的讲话稿等。在同年三月十八日,召开了第一次续谱工作会议。会上鼐公名下十三条支线中的十条支线都有两至三名人员前来参加,渭均君在主持会上首先宣讲了修谱意义及为什么亟待续修的…
卞君长有与我有约,欲去镇江瓜州等地走访,寻觅卞氏后裔,以了敬宗收族之愿。庚寅岁大暑前数日,聚续谱之同好,建新、青莲、维国诸君,一行七人。终于成行。并乘座在长有君的自备车,经沪宁高速公路横山桥入口处后,便以一百二十公里之时速向目的地进发。当代便捷的交通,为这次出行提供了诸多方便。行车途中,大家对此次寻访…
《武威石氏蚺城宗谱》在南京的120年间主要由两位后人保管:八十六世孙石承熙、八十八世孙石学鸿。这两位石氏后人在南京的小故事也值得读者玩味。石承熙在南京行医数十年,文采风流,救人无数,被人尊称为儒医。原鼓楼医院院长马林的儿子突然因食物哽塞喉咙,性命危在旦夕。马林情急之中求救于石承熙,他看后笑着说:“你们以…
在现代人的眼中,家谱是个土得掉渣的东西,认祖归宗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不过最近,修“家谱”日渐兴盛,一条绍兴家谱协会成立的新闻点击率颇高,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这个行业的“吸金能力”令人“神往”,一个修家谱的师傅一个项目能挣几万元,谱师可以同时操作几个项目,该行业目前从业人员少、门槛高、回报迅速、前景广阔,绝对…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这一连串的自我追问是长存于每个人心中永恒的哲学命题。家谱,可以告诉你答案。百姓家族无论大小,不分贵贱,都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平民化的寻根意识,正以不可小觑的力量,从精英阶层走进千万普通家庭。在泛着岁月光泽的历史黄卷…
这是一部印装精良、50余万字的家谱,里面详细记载了成吉思汗敖汉部贝子府后裔1000多人的家庭现状、工作简历及联系方式,并附有不同时期的照片;这是一部跨越了千年的史书,从成吉思汗先祖——孛儿帖赤那至也速该(巴特尔),成吉思汗,元朝十五帝,直到三十代贝子府德王(德色赖托布),一脉相承。这部鸿篇巨著的主编是赤峰市敖汉…
一直以来,孔子家谱以其86代人的记录、横跨2500多年的历史为世人称道,并在2005年被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认定为最长的家谱,但86岁高龄的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书法篆刻家石学鸿老人珍藏的《武威石氏蚺城宗谱》却比孔子家谱还长200多年。一世祖是春秋名臣记者敲开石老城西寓所——“厥庐”。老人起居室的北墙上供奉着…
Copyright © 清砚谱社 备案号:苏ICP备15057863号-2
技术支持:认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