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续谱可否革新?答:可以。革旧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反映时代特色。欧式苏式就是宋代的革新。民国时期,新旧交替,改革较多。如《江南孔氏族谱》(衢州派)民国二十一年(1932)续修就废除了“五服图”之类不适用的内容。《澄江青阳章氏宗谱》1936年公开宣布废除族长制,建立宗亲会,选举产生宗亲会理事长。问:如何创新?答:近…
今人修家谱,必须树立正确的家族观。首先要反对狭隘的家族主义。要把家族的利益置于民族和国家利益之下,即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民族、国家利益和家族的利益辩证地结合起来。特别要反对依仗家族力量,横行一方,恃强凌弱的低级、错误的家族观,国家要防止基层政…
一、问题的提出古时修谱,女子是不能在宗谱中挂线的,因为宗谱是以父系血统传承为基础,由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女子不仅不能承祀血脉,甚至连女子名字也没有,只用某氏、长女、次女等表述,这不能说完全是重男轻女的观念,主要是与宗谱修纂的宗旨相一致。不仅如此,有的宗族甚至不允许领继子或赘婿,即使允许有…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死亡,用词有讲究,读其词即知年龄大概,宜慎用。殇7岁及其以前身亡,或作“早殇”。夭8岁至15岁,未成年或称“早夭”、“夭折”。亡16至30岁,短寿曰“亡”。卒31岁至50岁,中年称“卒”。享51岁至59岁,“半百”老人方可称“享年”或“终年”。寿60岁及以上可称“享寿”、“寿终”、“高寿”。耄耋80-90岁…
在编辑《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序言卷》续集的过程中,有机会拜读了大量的族谱序言,感触良多,受益匪浅。这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如果要编纂一部合格的族谱,必须具备诸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编纂班子。这个班子编辑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新编族谱合格不合格、水平高与低的关键。一、谱牒界经过长期的…
近年来,常武地区修辑宗谱之风盛行,这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已经有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正所谓盛世修谱。一些有识之士,为了宏扬我国的民族优良传统,激励子孙后代奋发进取,积极倡议修辑宗谱,许多族人大力支持,热情配合。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家有家谱,这三者构成了中华民族一部完整…
仲(喜)代杜伯王季(邦)汉高祖交楚王,谥元-富-辟缰-德-向-赐-衍在以上世系中,有谱编得一代不缺,司马公尚未能考定,故本谱风史无记载的名讳,一律以虚线标之。新莽之后,也有谱写一世不断,此亦不合理,上世事有记述,但不可能详尽,故不采用。遵"宁可无祖,不可诬祖"之训定之,其间用虚线标明,自晋水衡都尉洐之后…
旧谱文章为繁体文言文,通篇上下连接,很不适合现代读者阅读。在续修新谱时,把旧谱繁体字转为规范简化字,一般无可非议,也容易做到,但对旧谱古文是否进行断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家族在纂修时不想断,保留原汁原味,原始风貌。有的家族是不敢断,怕“断不好句要断子绝孙。”有的家族是想断不敢断,有个家族在修谱…
盛世修谱,将近10年,方兴未艾。由于纯属民间自发行为,体例难以统一规范。民间谱牒文化研究组织缺乏权威,缺乏经费,难以开展研讨、培训等措施。因此,“敲锣卖糖,各敲一方”,各自为政,体例混乱。既要保存旧谱资料不散失,又要自主创新续修新资料,就难免新旧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呈,框架结构不合理不科学。近见某谱,有称…
当前,常武地区轰轰烈烈的兴修家谱热潮,说明了中华民俗传统文化强大的活力、无限的魅力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修谱活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谱牒专家的热情指导,这是一件大好事。但俗话说“好事多磨”,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的原因,现实的原因,当前修谱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表现在…
Copyright © 清砚谱社 备案号:苏ICP备15057863号-2
技术支持:认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