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圆梦!历时3年零六月,梅川华氏接续120载春

人气:265

  9月25日上午,白沙路街道武陵桥村华氏宗祠人头攒动,100多名来自全国及海外的华氏宗亲代表们会聚于此。这些满怀激动心情的华氏宗亲相聚的目的,是为了领取一套极其不寻常的“书”——《梅川华氏宗谱》。这套宗谱记述的是姚北梅川乡(今慈溪市白沙路街道武陵桥村)梅川华氏后代繁衍和变迁的历史,尤其续补了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至今12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人物情况。

  这套宗谱的完成,将梅川华氏家族历史一直追溯到800多年前,华氏先人千二公从无锡南下定居梅川,并接续到无锡鹅湖华氏家谱,至此,数百年间,代代世系,可查可考。

  这套家谱为何而编纂,又是如何编纂的呢?这还要从七年前说起。2014年,始建于300多年前的梅川华氏宗祠“思永堂”第三次原址重建,成为华氏家族聚会议事、相互交往的平台,但华氏百年前修的族谱却因战乱等故散佚失考。

  “我们华氏族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在文化上断了根,一定要把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华氏族人记载在册!”对修谱略有研究的华氏族人华齐平先生,于是着手开始收集旧版《梅川华氏宗谱》。“旧版宗谱我们的先祖已经编纂过四次,分别为乾隆十年、嘉庆八年、咸丰三年和光绪二十四年。在慈溪市志办人员及其他华氏族人的大力帮助下,2017年,我们终于凑齐了光绪二十四年版的老家谱!”

  2017年11月,华氏宗祠重建完毕,而重修家谱也被提上了日程。听说家族要修宗谱,华氏族人纷纷慷慨解囊,累计108人共计捐助114万余元。

  历时3年零六月

  2018年1月,华氏族人开始策划编纂宗谱,村里多位长辈自愿加入这个行列。负责修谱具体工作的华文祥告诉记者,编修人员经过摸底调查、收集资料、走访长者,从近到远采集各房华氏族人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宗谱编纂委员会发现,部分华氏后代迁出的时间久远,且分布的地域很广,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有的宗亲后代已失去联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为寻找这部分失散的宗亲,修谱委员会多次派人赴余姚、镇海、舟山等地多方寻访。“慈溪市内有华姓聚居的村庄我们都设置了联络员进行采集询问,力求尽可能地传播和告知宗亲重修族谱的消息。”根据旧宗谱上的记载线索,还有很多华氏族人搬迁到外市、外省甚至海外,修谱组成员就想方设法前去寻访、打听、记录。

  2019年5月,修谱组成员从老宗谱中查阅到龙田公有后裔住在余姚市蔡家堰,便前去寻访,但通过向村民询问和村委会户籍查找都没有找到华氏后裔。随后,他们又了解到余姚阳明街道康山村有较多的华姓族人。但怎么能确定这些华姓族人就是自己的同支宗亲呢?修谱组成员于是多次前往康山村了解情况,令人惊喜的是,在康山村得知,这些人的祖先曾在蔡家堰居住且留有家谱,60多年前,也曾有后人去华氏祠堂寻祖问宗。找到这些共同的记录,便是认祖归宗的依据!“这一支华氏宗亲已经‘失联’二百多年,这次续谱使两地族人重归一家,皆大欢喜!”修谱组成员华焕康激动地表示。

  据了解,此次重新修谱,仅余姚康山村就有180多名华氏族人认祖归宗,新入谱宗亲总计达9000余人。

  2020年10月,新谱的走访采集工作告一段落。在续订过程中,新谱一改之前只记述男性子孙的传续原则,与时俱进,男女平等,只要是华姓子孙,不论男女,一律收入。2021年7月,历时3年零6个月,在光绪二十四年旧谱基础上重修一新的《梅川华氏宗谱》最终定稿。

  重新找回血脉宗亲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修谱,拉近了华氏宗亲的心,大家凝聚在一起,感觉很温暖很亲密!”“领到家谱很激动,了解我们的先人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是我们后人的一种责任,也是对后代的一种激励。”“非常激动参加圆谱大典,我们生活在海外的华氏宗亲有着浓郁的思乡之情”……发谱当天,来自五湖四海的宗亲们相聚在一起,共同寻根溯源,好不热闹。

  编修一新的《梅川华氏宗谱》延续旧谱的印刷方式打印成册,全34本共52卷。由常州清砚谱社参与编印。梅川华氏还将本次的新续宗谱送往无锡鹅湖华氏宗祠,接续当地华氏宗谱,共同将家族历史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全媒体记者 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