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钱王祠内忆抗战

人气:118

    4月4日上午,数百名无锡钱氏后裔冒雨前往惠山钱王祠,参加一年一度的钱王祭祀大典。照惯例有军乐队吹奏乐曲,腰鼓队载歌载舞,“钱”字旌旗随风飘扬,钱氏宗亲们相聚问候……这些情景,连同祠内的会标规格、绸带装饰、花篮陈设,一切如同上年。就在人们习惯性地等待司仪宣布祭祀大典开始时,司仪却代表祭典组织者无锡钱镠研究会,请出了一位特殊嘉宾——93岁的抗战老兵钱鉴民。72年前,钱鉴民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战场,和战友们一起与日军展开殊死战斗。他是目前无锡仅剩的两位赴缅抗战老兵之一。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双目失明的钱鉴民老人被搀扶上武王殿门口,与全场宗亲见面。接受如此隆重礼仪,老人的嘴唇微微颤抖,激动不已,身旁年近七旬的女儿热泪盈眶。 

    司仪动情地高声提议,为钱鉴民先生气壮山河的抗战经历,为无锡钱氏拥有抗战老兵的家族成员而热烈鼓掌。随后,宗亲代表向钱鉴民献上一束鲜花,表达钱氏家族对宗长真诚的感谢和敬意。钱鉴民轻摇花束向大家致意。老天似乎也善解人意,雨渐渐小了,停了,还洒下了丝丝缕缕的阳光。 
    祭祖开始了,“鸣钟击鼓”、“播放族歌”、“介绍来宾”等议程渐次展开。突然,老人出乎意料地托人传话,要求再上去“说几句话”。获知这一特殊请求,祭祀大典组委会的几位负责人稍作商量,认为恪守祭祀传统礼仪固然重要,但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应该满足抗战老兵“一吐心声”的要求。他们决定为抗战老兵破一次例。于是,庄严隆重的祭祀议程暂停,在参祭人员整齐而有节奏的掌声中,钱鉴民再次登上了武王殿。 
    钱鉴民老人年事已高,话语声却清晰可闻。他说,自己1922年出生在无锡东亭,从小在农村长大。16岁那年,日军轰炸了无锡,他跟随姐姐、姐夫逃难到重庆,后参军加入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对日作战。回忆起历历往事,老人精神矍铄,情绪高昂,仿佛又回到了血与火的抗战年代。说着说着,他情不自禁地引吭高唱起《抗战三部曲》中的《流亡曲》:“离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逃亡,逃亡,流浪……我们应当团结一致,跑上战场,誓死抵抗,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老人一口气唱了几分钟,唱腔激昂流畅,歌词一句不漏。就在人们惊叹老兵过人的记忆力时,他道出了个中原委:原来,当年他每次上战场前,就是唱着这首歌去冲锋杀敌的。这首歌早已深深镌刻在他的青春记忆中,令他终生难忘。 
    一曲终了,全场动容!上了年纪的人,重闻抗日战歌的熟悉旋律,心头依然热血奔涌;头次听到此歌的年青人,则深深敬佩抗战老兵的顽强斗志。祠内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老兵,争着和他合影留念。跟随大人前来祭祖的孩子,更是簇拥着老人,童真地表露着他们对心目中英雄的崇敬和向往。一向肃穆的钱王祠,由于抗战老兵的激情回忆,罕见地充满了同仇敌忾的氛围。可谁都觉得抗战老兵的回忆,已有机交融于传统的祭祀礼仪,推陈出新之余,又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祭祖议程继续,轮到嘉宾发言了。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徐元生、无锡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进雄先后讲话,不约而同地称赞钱氏家族的祭祖活动别开生面,体现了家族特点和时代特色。应邀赶来参加无锡钱氏祭祖的杭州钱镠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刚表示,钱鉴民当年英勇抗战代表了钱氏家族不怕流血牺牲,敢于抵御外敌的高度爱国精神;今天请钱鉴民回忆抗战经历,彰显了无锡钱氏后裔刻意传承钱氏家风,不断弘扬正能量的家族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