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姓及锡山顾氏

人气:1490

  顾姓是一个大姓。从汉时三国魏晋,到南北朝时期,更是江南四大望族之一。其代表人物如顾雍,顾恺之等,已为人所共知。关于无锡(锡山)顾氏,是指从始迁祖松轩公(顾润之)自吴洞庭迁无锡以后,所繁衍后裔的族称。

  顾氏得姓存疑

  相传顾氏之得姓有二。一为巳姓之顾,家谱载,据南宋史学家郑樵通志,顾氏,巳姓,伯爵,夏商之诸侯,今濮州范县有顾城县其地也,顾国祝融氏之后。子孙以国为氏。后为汤所灭;另一,为姒姓之顾,汉封越王无疆七代孙闽君摇于东瓯(温州)。别封其子期视为顾余侯于乌程(湖州)者是也。

  吾族得姓,始于希冯公所订家谱十卷,久已散失,所以顾姓是得于巳姓,或得于姒姓,俱无确证定论。后人只能从宗族居住地域来分辨,巳姓之顾,为祝融氏后,居住北方,濮阳和范县都在北方,濮州在今河南省北部,范县在今山东省西部,史载,巳姓之顾国,在商汤灭国之后,以国为姓的居民在周秦二代,族中未闻有代表人物出现,而查考姒姓之顾,世居南方,吴越之地。无锡顾氏祖先世居会稽郡,即今苏州属于南方,从这角度看,无锡顾氏应是越王之后。关于顾氏祖先由原姓姒,为何又姓顾,那是因为汉封越王无疆七代孙闽君摇于东瓯,再另封他的儿子为顾余侯,这样,摇的子孙便都以封爵为姓,都姓顾。不过,这些都是按吾族大都居住在江东地域而得出的判断,尚无定论。

  江南无二顾的传说

  顾氏在顾雍之前的先祖,史料甚少,且多有考异。苏州穹窿小王山有顾雍十二世祖汉驰义侯顾贵之墓,这可以认为是黄河流域中原迁吴(姑苏)始祖,顾雍曾祖顾奉,字季鸿,为颍川太守,祖父顾通,父亲顾融,但已找不到事迹的记载。但顾雍十四世孙顾野王,是无锡顾氏各支所公认的共同祖先,墓在苏州四碛山,总之,江南顾氏一般都认为,系大禹娣裔越王勾践之后。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会稽郡又分出吴郡,此后,三国、晋、宋在记载历史时,都记为吴郡人,而不再记会稽郡。其后,吴郡顾氏子孙继续南迁,有迁至盐官者。隋朝后,有迁至余杭一带者。唐五代以下,则散居各方。但是,今天在山西、陕西等地,顾姓相对较少,而辽东、云、贵,过去皆为边远之地。居民少,顾姓更少了。成都为蜀府护卫之地,出仕为官者,多为浙江人。当代,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出版的《百家姓探秘》一书,也肯定了江南顾氏,均为越王勾践之后,聚居较多的有武陵(今湖南溆浦、常德一带)和无锡。传说江南无二顾是有一定道理(当然,过后再由外地迁入者不在此例)。

  无锡(锡山)顾氏

  锡山顾氏刊载于顾氏家谱,始于清康熙年间,顾可久六世孙顾僖第二续修家谱时,他在谱序之中说‘明洪武初,松轩公自苏州洞庭山迁居无锡,此锡山顾氏所自始也。同时,他在谱凡例中更明确指出六世祖洞阳公,始集顾氏宗谱,以始祖松轩公,自吴郡洞庭迁锡,遂肇于此。他支不录,则谱为锡山顾氏作也。 今遵洞阳公成法,凡非始祖后者虽产于锡,不登。即同县不同族者不采入因其他顾氏各支,均有谱在,为避免重复,以后修谱均按祠例。

  嘉靖三十二年(1553)顾可久始作顾氏宗谱。他的意念是:夫由苏氏作谱之意,则敦族之义明,由吾作谱之意,则天彝之分正。氏族不可以无谱也,使后来治览者,溯一本之旧典,别亲疏,族坟墓,序婚姻诚百世之计也。吾宗之著于锡也,晋有长康氏,而下弗可详也顾可久在谱内,收有三国吴丞相顾雍以下之世系图。为亲自手订。共三十八世,各代人物,均有事迹记载,实属不易。

  始迁祖松轩公,名顾润之,字可泽,号松轩,为元通判。于明初自苏州洞庭西山迁居无锡胶山,为迁锡始祖。子顾福,字福五,号乐善。孙顾寿,字寿三,父子俩,于明初永乐间,以靖乡寇诏旌义士,曾孙顾信,仁德还金,从贾姑苏,后定居城中泰定桥(西河头)。嗣后,生齿益繁,锡山顾氏在明正德,嘉靖间,在学举子业,科举考试,蒸蒸日上。学成登进士科者,鳞次栉比。 明弘治,正德间,继顾可学(弘治进士),顾可适(正德进士)出任以后,顾可久于明正德中甲戌进士,后在京做官,他初谏南巡,继谏大礼,两受廷杖,两朝忠节,声名远扬,后派地方为官,累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整饬琼州雷廉两府海北兵备,兼督学政。自是顾氏在锡山者,日益繁昌。顾可久逝世后,时应天巡抚海瑞于隆庆初,奉诏行查优卹事,奏请并捐俸,以“忠君爱国”名义建“顾洞阳先生祠”(顾可久号洞阳)于惠山寺唐泾。

  明清鼎革,无锡锡山顾氏又显现发愤图强,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清顺治三年恢复科举,顾氏又露头角,翌年,洞阳公四世孙顾镛中进士,后在福建兴化府(今莆田)任职,因巩固海防,造福百姓,被誉为“二千石不为过”的知府。有为官清正,勤政爱民的,署理四川按察使,书法家顾光旭;有赤贫苦读,廷试第一,为官爱民的县令顾谔;有屡建军功,壮烈殉国的知州顾昆扬;有迹遍鲁豫,殉职河防的顾光晋;有被当地百姓称之为“清慎勤三不愧,酒色财三不惑”的好县令顾奎光;还有文坛父子顾宸,顾彩。“父子进士”顾敏恒父子,顾敏恒和顾钰,他俩还同登乾隆史致光榜进士(一榜顾氏两进士)。同治年间,顾森书为拔贡氏后裔,在北京文庙碑上,刊刻名字的进士有十二人。

  锡山顾氏清末时的足迹分布

  锡山顾氏,自始迁祖松轩公顾润之迁锡以后,生子顾福,孙顾寿,均为单传,到曾孙顾信,生有三子,长子顾懋章,次子顾晟章,三子顾荣章。锡山顾氏家族即以此为根基,下建三大支,以下各有派生若干支,分布四乡,甚至寄籍外地。下面将无锡锡山顾氏三大支,(截清朝末年止),和下属各支足迹分布,据民国八年(1919)家谱资料,提示于下,但因时隔近百年,于今已有大变化,我们只能当线索用,并不绝对,也可能有漏,有错,待探访时纠正。

  无锡锡山顾氏三大支

  一、芹轩公(顾懋章)大支

  荣僖公顾可学支(起经),足迹在北七房惠家荡、下甸桥一带。

  惠崖公顾可观支(起隆),足迹在黄泥岭、石巷上、山东下、陆巷、周浜一带。

  二、草堂公(顾晟章)大支

  蓉峰公顾可适支(起家),北溪公顾可大,足迹在南方泉、大桥头、孟里朱巷(石塘湾)大青山丁村、东湖塘、石灰桥一带。

  荇洲公顾可贤支(起纶),足迹在葛埭桥、许舍顾巷上、西泾头、大湖、南塘杆一带。

  古泉公顾可宗支(起鱼),足迹在白旄湾、方湖头后巷、前洲崔巷、招义桥东邹巷、顾家桥高巷一带。

  三、筠轩公(顾荣章)大支

  十峰公顾可立支(起敬)和洞阳山顾可久支(起孝),足迹在斗山大房巷、玉祁新桥、丁巷、教坊巷、壬子港周家湾、山东济宁、苏州、八士桥小方巷、顾家坝、凤光桥、大娄巷、师古河上一带。

  洞阳公顾可久(起予),足迹在青果巷、浙江丽水、盛店桥一带。

  洞阳公顾可久(起东),足迹在罗家庄、西门吊桥、许溪桥北、朱家桥、扬州、八士桥顾忠巷、甘露毛庄、方村桥河东李巷一带。

上一篇:暂无数据
下一篇: 中国家谱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