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优良传统 倡导清廉家风

人气:161

  国盛而编修史志,家兴则续写家谱。今天,在无锡市洛社镇新开河村,几百名张氏族人在薛永辉事迹陈列馆门前领到了续修的《张氏宗谱》。《张氏宗谱》(源远堂)自2011年开始编写,前后历时3年。整套宗谱记载了自明代万历年至今洛社新开河张氏家族的历史渊源、繁衍生息、脉流分支和迁徙发展等史料,也收集记载了诸多张氏史实和轶事,为研究张氏历史文化传统提供了详实依据。

  续修宗谱,讲述家族人文历史

  《张氏宗谱》(源远堂)首修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二修于顺治十四年(1657)、三修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四修于乾隆元年(1736)、五修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修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七修于道光二十五年(1846)、八修于光绪三年(1877年)、九修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修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今年是第十一修,距上次续修相隔66年。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传统,已过了续修时限。

  世传张氏来源有三:一说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二说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亦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三说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洛社张氏世奉北宋宰相、工部尚书张知白(文节)为一世祖,传至十二世张懋一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避战乱隐居锡山九峰之北、梁溪二泉之西、弄利古刹之后。王右军遗宅之旁,古运河之阳。传至二十世张成文,自洛社张巷迁至双河。二十三世孙张季玉自双河迁至洛社新开河。自张懋一迁至无锡至今已645年,张氏后人已传至三十六世,人丁兴旺,世代名人辈出。

  注重传承,倡导家风优良传统

  据主持续修《张氏宗谱》的负责人、张氏32世孙张国清介绍,宋朝时,新开河张氏一世祖张知白,曾担任过宰相。张知白生平清俭,拜相后,房屋、服饰和饮食与拜相前基本一样,别人劝他说:您俸禄这么高,生活何必如此清苦呢?张知白闻言,感叹道:凭我的俸禄,即使按王侯将相的标准生活也是足够的,但是我想,人的性情由俭入奢是容易的,由奢入俭就难了。张国清说,像张知白这样清正俭朴的官员,在封建社会是不多见的,何况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更为难得的是,张知白在廉政方面非常清醒、清白和自觉,深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

  在颁谱现场,张氏第31世孙张建伟介绍,在中国历史上,张氏出了不少名人,赫赫有名的太湖游击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县第一任县长薛永辉(原名张其楠)就是新开河张氏第31世孙。张建伟谈到此处颇为自豪。当日,张氏族人还参观了薛永辉事迹陈列室,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到薛永辉这位张氏第31世孙的革命事迹。

  立异标新,女儿外孙全都入谱

  “根据时代的需要,我们把张氏的外孙辈也收录到了宗谱中。”《张氏宗谱》续修编委会成员张文天说,他们在续修宗谱、走访调查中发现,有些张氏人家的后代为独生女,成人后出嫁在外。翻阅过去的宗谱,我们看到,在封建社会,女性是不入族谱的。现在社会开明进步了,修谱时女性跟男性一样收录。考虑到张氏的外孙和外孙女同样为张氏后人,我们这次修谱中也同样收录其中。当日,无锡市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谱牒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进雄应邀参加了《张氏宗谱》续修颁谱仪式,他告诉记者,续修家谱是中国的特色文化,家谱与国史、方志互为补充。《张氏宗谱》集多方之力续修告竣,宗谱中有大量倡导清廉家风的事例,很是难得,对继承优良传统,研究无锡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据了解,家谱续修在洛社镇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截止到目前,该镇已有50多套家谱续修告竣,引领了锡城周边地区的家谱文化。同时,家谱的印制质量也比以前考究,全部采用古色古香的宣纸,很有书卷气。此次续修的《张氏宗谱》不仅体现了男女平等,并且还将张氏族人曾经聚居、现已拆迁的村庄绘制成平面图,详细浓缩在《张氏宗谱》中,便于张氏后人  寻根问祖,找到“回家的路”。

  备注:薛永辉(1911—1997)原名张其楠,洛社镇新开河人。1927年参加革命,1944年任太湖苏南县委书记、苏西游击队司令员,带领太湖游击队在苏锡地区与日伪顽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敌斗争,取得了反“清乡”、反“扫荡”、反“清剿”等一系列胜利,1946年任太湖游击队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薛永辉任无锡县第一任县长。30集电视连续剧《决战江南》,其中的游击队司令员薛宏辉,其原型就是薛永辉。1944年9月,因叛徒告密,日寇纠集300多人包围冲山岛,企图一举扑灭我太湖地区的抗日力量,太湖游击队隐蔽在芦苇丛中进行殊死战斗,31人壮烈牺牲,薛永辉等5位同志坚强不屈地与敌人周旋,坚持了20天,这就是有名的“冲山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