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明确家世

人气:604

  近日,江苏省档案局公布了2012年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评审结果,江阴市档案局选送的《梧塍徐氏宗谱》列入《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名录》。这部民国丙戌年(1946年)重修的《梧塍徐氏宗谱》因为载有徐霞客这位正史无传的伟人,而且提供了他完整详尽的家世资料,为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日前,徐霞客宗亲、梧塍徐氏二十七世徐明芳先生找到记者,讲述了《梧塍徐氏宗谱》发现、重修的经过,并希望能通过本报帮助寻访到无锡长安桥东贺巷上及南门塔潭下的徐氏宗亲。

  施耐庵传说与多次寻谱

  江阴曾两次寻找梧塍徐氏宗谱。第一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与当时古典文学界考证《水浒传》有关。据说在明弘冶、正德年间,施耐庵是梧塍即现在的江阴祝塘大宅里徐氏的家庭教师,在他执教期间,着手写了《水浒传》。故书中有类似梧塍周围的地名。又传说正德年间,武宗南下私游,曾到过梧塍,正当梧塍徐氏营造大宅,在上梁时施耐庵巧对武宗。这些传说在梧塍周围的璜塘、长寿、云亭、周庄、马镇一带广为流传。引起了研究《水浒传》学者的注意。

  据悉,当时北京来了个施耐庵调查组。他们在梧塍徐仁培家中看到了徐氏宗谱。临走时借走了第五十一册《家集》、第五十二册《传芳录》。这两册是全谱的精华所在。事实上宗谱中并无施耐庵的片言只语记载。后来江阴文物调查组拿着借条到北京寻找当年的借阅者,可惜这位借书人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后身不由己,两册文集遂下落不明。梧塍所藏徐氏宗谱也成了残本。

  另一次寻找梧塍徐氏宗谱的热潮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又兴起一阵《徐霞客游记》热,为了考明作者生平、家世,许多研究者纷纷来到徐霞客故乡、当时的江阴马镇南暘岐村,瞻仰故迹,了解遗事。徐霞客是梧塍徐氏的后裔,宗谱自然是有关这位伟人的最宝贵材料之一。可惜马镇乡的徐氏后人所藏宗谱,在十年动乱中已经遗失,专家在修订《徐霞客游记》时,亟望能一见徐氏宗谱。得悉祝塘徐仁培家中藏有此谱,便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同仁专程至梧塍求访,可惜只有徐氏残本,但与此同时,还见到《光绪丁未谱》的残本。《光绪丁未谱》是劫后余存转入徐仁培手中的。面对两部残本,专家们有点失望,但深信此谱在江阴定能找到,寻谱工作仍继续进行。

  地主将宗谱转移到贫民家

  1984年,全国开展文物普查,江阴文物普查组再次将寻访梧塍徐氏宗谱列为重点内容。当时的县委领导还特地作了广播讲活,发动群众帮助寻谱。不久,在周庄得到徐氏宗谱的线索。周庄文物普查组的工作人员选择茶店酒肆作为重点了解宗谱的场所。一次,工作人员季先生在茶店向群众说明寻找此谱的意义时,正巧有位曾参与过重修徐氏宗谱的徐氏族人在座,便主动提供寻谱线索。他认为当地鸡笼山一带的徐姓地主家中很可能藏有此谱。季先生根据此线索来到鸡笼山,经过多方询问调查,终于在徐兆福家中看到了徐氏宗谱。

  徐兆福是位贫农,这部宗谱怎么会在他家里呢?原来,此谱是一位地主家中所藏,文革初起,徐氏地主怕被抄家,才把宗谱交给当时担任民兵连长的徐兆福,这样,这本宗谱才算免遭厄运。据称,当时见到此谱时仍然不全。其中有关各分支世系表中,有两册为周庄后郭桥的徐姓后人借去,并在文革中遗失。虽然这两册并不重要,与徐霞客研究关系又不大,但为了使徐氏宗谱成为足本,又从祝塘乡徐仁培保存的残谱中借了两册,这样便凑成了足本,使久已不见的梧塍徐氏宗谱珠还合浦。

  入选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名录

  1998年4月,江阴市档案馆从徐氏第二十七世孙徐洪根处征集到珍藏的《梧塍徐氏宗谱》全套共52本60卷,是目前存世最完整的一套记载着徐霞客家世的宗谱,亦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徐霞客家史。该谱在老暘岐分南暘岐系图中记载了第十七世宏祖号霞客本人的直系谱表。从第46卷册起,记载了《旧传辑略》、《志铭》、《传文》、《题赠序记》等,是该谱精华所在。这套家谱所记录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因而此次入选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