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氏源流

人气:273

   历史文献上很少有谈氏渊源的记载,很多家谱也众说纷云,有的说是微子启之后,有的则说是郯子之后,更有的把微子启与郯子混在一起,把谈国与郯国等同。那么真实的历史到底是什么?历史资料的分析,也许能让我们慢慢了解谈氏渊源的真相。 

(1) 从历史人物及地理位置看 
  从历史记载来看,在春秋战国时期谈氏有名的人物都集中在楚国,如谈若生六国时任楚国右司徒,谈震春秋时任楚固城宰,六国时楚有谈生等。为什么都集中在楚国呢?我们先来看宋国、郯国和楚国的位置。我们知道郯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子爵国,国君已姓,疆域主体在东海之滨的日照、临沭一带地区,后来的郯国在临沭市郯城县一带,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曹庄大兴,以及赣榆、东海、新浦部分地区。宋国则是一个公爵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其疆域最大时包括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两国相距不远,宋国在西,郯国在东,楚国则在宋国南面,与郯国不接壤,基本上没发生过战争。西周早期郯国曾依附于宋国,但在周桓王姬林二十年 ( 鲁桓公姬允十二年,公元前 700 年 ) ,鲁桓公联合了郑厉公姬突,两国合兵攻打宋国,郯国就在这场战争中被鲁桓公吞并,变成为鲁国的附庸国。 
春秋战国时期有公子出奔的习俗,出奔就是投奔而不是叛逃。出奔者会受到很好的待遇,其出奔也不会影响子孙继续在封邑当权。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当时郯国公子出奔楚国的可能性较小,要出奔最佳地也因该是鲁国。相反楚国与宋国战争频繁,出奔较多。例如,公元前 576 年,宋共公卒,桓族荡氏欲通过削弱公室来限制戴族的势力,结果反被华元将计就计,弄得桓族五大夫不得不出奔楚国。于是桓族求助于楚,戴氏求助于晋,宋国的内战演变成一场国际之间晋楚力量的较量,结果晋国占了上风,彭城收复,从此桓族在宋国只剩下向氏一支。 
  由此可见,谈应该是宋国公族支属,封地可能在谈邑(即谈国),只不过谈氏公族远离权力斗争中心,没有其他公族名气大而已。楚国的谈姓应该是宋国谈邑的公族成员出奔的结果。 
 (2) 从灭国及国君称谓看 
  许多文献中这样记载谈姓的:“谈国被楚国所灭的,一共传了三十六代,至谈君而亡,国人以谈为姓”。这里至少给了我们两个明确的信号:一是谈国被楚国所灭;二是最后一位国君称为谈君。显然,这个“君”不是名,而是一种敬称。 
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 “ 君 ” 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仪礼 _ 丧服》篇讲: “ 君,至尊也。 ” 郑玄注: “ 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 唐贾公彦又疏道:“ 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 ” 这里指出了称君的两个条件,一是据有土地;二是属有臣子。然而从春秋的历史看,郑、贾的说法并不确切。直到春秋末,在正式名号上卿大夫没有称 “ 君 ” 者。因此,君主要出现在战国时期,君是诸侯分封的,有自己诸侯国内的采邑。即这些采邑的统治者,我们称之为君。 
我们再看郯国历史记载:“公元前 566 年、 525 年,郯国二次朝贡鲁国,到公元前 419 年,越王勾践灭郯,俘虏郯子鸪”。由于郯国是子爵国,国君只能称子,不会称君。其最后一位国君敬称为郯子,名叫鸪。显然,郯国为越国所灭,至郯子而亡。而宋国则战国时灭于楚(《史记》载宋国于公元前二八六年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因此,此郯国与彼谈国不能等同。 
(3) 从谈氏发祥地及郡望堂号看 
  现有谈氏大多出自豫州一带,豫州主要是旧宋国地界。宋国旧都城商丘,汉时属梁国,谈国亡国后,其子民大多留居在祖居地商丘一带,因此就有梁国作为谈姓之郡望堂号一说。而郯国旧都城郯城却没有用作谈姓之郡望堂号,说明谈姓主流不是起源于郯国。 
既然谈国(宋国)灭于公元前 286 年,其后国人才姓谈,为什么在这之前就有谈姓了呢?这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普通的平民是没有姓的,只有贵族才有。由于宋国采用的是公族制,所有贵族大夫家族都是公族支属,如:华、乐、皇和老氏是戴公子孙;仲氏出于庄公;鱼、鳞、荡和向氏出于桓公;灵氏出于文公。所以,宋国公族都是国君之后,均是同姓公族,说明在谈国灭国前的谈氏肯定是宋国国君之后。灭国后普通的平民才得谈姓,这些谈姓肯定不会是宋国国君之后。 
下面我们举个与谈姓相似的荡姓得姓过程,春秋时期宋桓公御说封其三子公子荡于荡邑 ( 今河南睢县 ) ,为荡邑大夫。后来,宋襄公立拜其弟公子荡为宋司城。公子荡文武全才,在宋楚决战中,为营救宋襄公,独闯敌阵,身倍数创而牺牲。公子荡之子公子寿,因不肯陪伴昏君宋昭公左右而辞去司城官职,让儿子荡意诸袭世职。荡意诸以祖父封邑为姓,是商宋荡氏之始。后荡意侄子荡泽袭爵后,欲削弱公室,则乘宋共公逝世而宋国举哀之时,杀死了太子肥而专国政。荡泽因没有得到宋桓公家族鱼氏、向氏、鳞氏的支持,势单力孤,结果荡氏被右师华元率国人剿灭,荡泽被杀。荡泽子侄余生者逃亡于楚国亳州,楚共王封荡泽之子为荡侯。后来宋国灭亡,在荡邑(荡国)国民以荡为姓氏。 
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谈国为宋国的封邑,谈国与郯国不能混为一谈。 
  (2)谈姓的主流属子姓,是微子启之后,即使有从郯(己姓)而得谈的,也不会是主流。 
  (3)谈姓的肇姓应该在公元前 500 多年,不是灭国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