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状元缘何为臧氏三兄弟撰写像赞

人气:332

  去年4月,阳山臧氏孝思堂尹城东房续谱颁谱仪式隆重举行。《臧氏宗谱》始修于明万历二年(1574)甲戌桂月,其中天启、清顺冶、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各修一次,最后一次修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夏,计16卷,距今已73年。这次续修依据臧锡林珍藏的民国二十六年的16卷本,仅用6个月时间就顺利地完成了续修任务。

  近日,我拜读了经续修的孝思堂尹城东房支《臧氏宗谱》,在像赞中发现了蒋重珍为臧氏尹城东房支始祖中道,及其弟中行、中立撰写的像赞。

  蒋重珍(1189-1249),无锡胡埭人,南宋宁宗嘉定八年(1223)状元。官至吏部侍郎。因忠贞之心不被皇帝理解,就称病求去,于宋宝庆年间致仕归家。他为官清正,常把自己的俸禄资助穷苦的老百姓,故而平时没有积蓄。他回家后,因故居小而破旧,只好卖掉夫人的簪珥等饰物,进行修缮,并购得破旧的房屋一间,作为居住、教授学生的场所。

  蒋重珍为中道撰写的像赞是:秀质英姿,天生使独。文章盖世,经纶满腹。职任同知,功载简牍。惟教惟忠,其人如玉。

  蒋重珍为中行撰写的像赞是:术几扁鹊,精并华陀。宋后染恙,治效若神。上加宠慈,扁赐迎凤。贤哉我公,令闻远播。

  蒋重珍为中立撰写的像赞是:肄业宫墙,驰声文苑。其人温恭,如璋如壁。

  蒋状元为什么能分别为臧氏三兄弟撰写像赞。兄弟三人是什么身份,他们的后裔又是凭着什么样的关系,能获得蒋状元如此青睐的?

  据《臧氏宗谱》谱序,得知臧氏三兄弟的身份。兄中道、弟中行都是极普通的人,一个是守祖业,曾任同知的小官;一个仅是以儒业为生的教师,且分居在浙江湖州的长兴。只有小弟中立,是个名医,他医术高明,因治愈宋徽宗皇帝的疑难疾病有功,赐第于浙江宁波之鄞县扁地,称之为“迎凤坊”。

  胡埭与阳山尹城相距不远。守祖业的中道后裔,最有可能接近已致仕回家的蒋状元。

  状元回乡任教,这是一般人家所求之不得的事。当时不论远近,都有家长闻名后送自己的儿孙前去读书的。臧氏中道公家境较富裕,其后裔完全有条件送自己的儿孙前去蒋状元处读书。根据查证,从《重修毗陵安阳山干臧氏宗谱原序》中找到了答案,该序文说中道四世孙义五曾“受业于宋状元一梅蒋重珍”,这清楚地表明蒋状元与义五是师生关系,从而解开了蒋状元为臧氏三兄弟撰写像赞之谜。

  中立,因治愈皇帝的病,受到赏赐,名声在外,给他撰写像赞,完全够格。中道、中行,虽是一般普通的人,但淳朴、厚道,且乐于助人,蒋状元也感到值得一写。平时,蒋状元与臧家常有来往,且感情不同一般。臧氏在修家谱时,恳请蒋状元撰写先祖的像赞,完全是可能的,而蒋状元也乐意接受这一请求。

  蒋重珍撰写的这3则像赞,把所写人物的优秀而感人的品质,浓缩在几十个字中,言简意骇,充满诗意,且富有激情。在字里行间中,作者用赞颂的语气,在深切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的同时,并要后人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这是作者内心的写照:借事言志,借物抒情,为后人树榜样,因而能光彩照人。

  一则好的像赞,就是一首赞歌;一篇好的像赞,就是一篇优秀作品,是该姓族谱中的珍宝,因而被流传至今。

  无锡第一个状元为臧氏撰写的像赞,这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不续修,怎能得到这么多的珍品?续修宗谱,在一定程度就是继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应该做到续修和开掘并重。用“抢救”二字来形容其迫切性和紧迫性也不过分。现在,有许多家庭的老一辈,甚至前两代还健在。通过他们的回顾,准能知道前两代父与祖的姓名,还能回想出上两代是从何处迁来的,这就为找到自己的家谱,创造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