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千年木活字作坊

人气:171

  早春二月,我们一行三人在浙江瑞安文化部门的同志带领下,冒着淅淅的春雨,来到了位于浙江瑞安山区的平阳坑,寻访我国唯一流传千年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作坊。此次成行,得益于常州图书馆的杨欣先生。曾在去年我们先后联系过几次,没有下文。这次顺道去瑞安一打听,马上落实行程,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木活字,是四大发明术之一印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在八世纪前后已很盛行。元大德二年(1298年),王祯曾用它印书。自元明清各代,流行非常广泛。在我国印刷史上,木活字的重要性仅次于雕刻木版。1899年在敦煌千佛洞发掘的元代经书,都是木活字印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原始的手工印刷术,也只能进入博物馆了。但欧洲在十五世纪初,也吸收了中国的木活字印刷术,从雕版到金属版的过度。据说这一传统工艺千年后还在使用,所以一定得以观之。我们来到了印刷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整排明清建筑,木板门窗,板壁隔墙,青砖砌地,山间的小溪从门前流过,传来哗哗的声响。三间老屋中就是作坊,从里不时传出排版声。从散落在案上的木活字来看,是选用梨木、枣木、黄扬木等材料,在木刻块上写字再刻成阳版,然后逐字锯开。平整修契一致,装入木框内(书籍尺寸),行间隔以竹片塞紧,避免在印刷中产生移动和重叠。印刷作坊的主人、也是最后的传人王超辉先生,为我们示范手工印刷的全过程,真是大开眼界。

  木活字印刷,现在除了极少数用于家谱的印刷外,别无他用。因为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太多,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了。在这里,这一绝活也只能作为镜中花,供人欣赏而已。千年的木活字印刷术,何时才能展示你的活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