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民先生的《巴金手册》有这样一段话:巴金的祖父李镛“原配汤氏,为浙江的大家闺秀”,其实,正如徐开垒先生在《巴金传》中所言:汤氏是来自江苏的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而这个汤氏便是常州人汤淑清。关于汤淑清的家世与生平,巴金的众多研究者均不甚清楚,如徐开垒先生能够明确其为常州人便已极少。目前唯一对汤淑清及其身世有正确研究的,为李治墨先生的《巴金家族历史研究正误》。此文考证详核,堪称精致。本文便根据一些资料,详细介绍一下汤淑清的家世情况,对李治墨先生的研究进行一下补充。
汤淑清来自于常州著名的“西营汤氏”,明弘治间,汤迪任常州卫指挥佥事,并卒于此。其子汤冕遂从老家常熟迁居常州西营里,是为“西营汤氏”之始,之后,汤氏子孙遂散居常州各处,其中在城中的主要居住于县学街和青果巷两处。至第七世汤自振有二子,汤大绅和汤大绪。汤大绅字药冈,为乾隆七年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官居翰林院编修,其子便是汤修业,常州词派创始人之一张琦的岳父。汤大绪子为汤健业,字时偕,号莳芥,四川龙安府经历,后历任南充知县、巴州知州,因从征廓尔喀,升石柱厅直隶同知。西营汤氏一直对乡邦文献关注有加,汤修业便有“毗陵文献”之称,汤大绅也有编纂《毗陵觚不觚》的设想,而汤健业则著有《毗陵见闻录》,此书乃其于乾隆五十九年至乾隆六十年(1794-1795)间在四川任中撰成,是目前所见唯一一部全面描绘常州风俗典故的笔记著作,其内容包括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文人掌故等诸方面,后由其子时任四川璧山知县汤贻湄于道光元年(1821)将书刊成。
健业在《毗陵见闻录》的序中称:“浮沉西蜀,忽忽二十余年。”也便从他开始,其后代也便从此一直流寓于四川。严士鋐在《毗陵见闻录》的序中便称:“毗陵汤司马莳芥及令嗣葭村明府(即汤贻湄)先生同服官于蜀中。”汤健业有六个儿子,汤贻铎、汤贻泽、汤贻湄、汤贻珏、汤贻模、汤贻杰,刊行《毗陵见闻录》的汤贻湄是第三子。从汤健业开始,他们这一支的婚姻圈便以在四川服官者为中心建立起来了。他的第二个儿子汤贻泽便是娶了在四川安岳县任典史的无锡人杜作霖的女儿,生了四个儿子,汤英名、汤荣名、汤洪名、汤宪名。三子汤洪名只有一个儿子汤世楫,汤世楫字子俊,号月舟,官至候补知县。汤世楫娶了在四川任候选同知的浙江山阴人王文杓的女儿,生有四子二女。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在四川为官的人,其中长女汤淑清,嫁给了浙江嘉兴人,候补知县李镛,第二个女儿则嫁给了四川富顺人欧阳惟寅,而李镛便是巴金的祖父。李镛的家世与汤淑清相近,只不过在显赫程度上稍逊一筹。李镛的祖父李文熙当年因为课徒有方,学生家长感恩,为他捐了一个众八品的布政司照磨,分发四川,从此在四川为官。李镛的父亲李璠也在四川多处为官,估计就是在为官任上与汤世楫相识,结成儿女亲家的。汤淑清结婚后,为李镛生了四子一女,长子为李道河,即巴金的父亲。
汤淑清字菊仙,本身也是个闺秀诗人,其《晚香楼诗稿》所收诗大多为光绪十年至光绪十六年所作。《晚香楼诗词稿》与其夫李镛《秋棠山馆诗钞》、继配濮贤嫏《意眉阁诗词稿》、女李道漪《霞绮楼仅存稿》合刻为《李氏诗钞》四种,有光绪三十四年刻本。汤淑清的诗情才华应该缘自于家传,西营汤氏以出产闺秀诗人而闻名,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汤修业的女儿汤瑶卿,她嫁给张琦之后,培养了四个多才多艺的女儿,成为清代著名的母女诗人。美国学者曼素恩还专门撰写《张门才女》一书,对她们进行表彰。
值得一提的,汤淑清的外祖母,即王文杓的妻子也是著名的常州闺秀诗人,这便是有“兰陵三秀”之称的赵书卿。赵书卿是常州人赵邦英的第三个女儿,赵邦英共有四女,其中次女、三女、四女分别是赵云卿友月、赵书卿友兰、赵韵卿友莲,均以诗词知名,分别撰写了《绣余小咏》、《绿窗藏稿》和《寄云山馆诗钞》三诗集,刊于道光十三年。赵书卿尚有《澹音阁词》,收于《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中,只不过将其错写成无锡人。赵邦英也在四川为官,其后因三女婿潘曾莹到绵阳为官,便长居于此。徐开垒先生的《巴金传》便曾提到“(汤氏)的外祖母更是当年‘兰陵三秀’之一,既能绘画又能作诗,还曾一度以诗画维持生活,自称‘澹影阁老人’。”此处“澹影阁”当是“澹音阁”之误。
清后期常州人在四川者颇多,除上面提到的以外,仅闺秀诗人便有左锡嘉、曾懿母女等,对晚近四川学术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西营汤氏中也有一个出色的学者汤成彦长期流寓四川。汤成彦(1811—1868),字梅生,又字心匏,号秋史,官刑部主事。作为清代常州学派殿军人物李兆洛的学生,他将常州学术的精华传授到了四川,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晚清大学者,江阴人缪荃孙。左锡嘉的子女从小便受到汤成彦的教导。光绪四年(1878),左锡嘉的三女婿林尚辰、五女婿张祥龄与同在成都尊经书院读书的未来著名公羊学家廖平相识,为二十年之后公羊学成为戊戌维新变法思想武器埋下了极有意味的伏笔。同样,继承了常州书香门第传统的汤淑清身上的文化因子,也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她的孙子巴金,在其未来创作道路上或明或暗地产生着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