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滆湖北湾没有造田之前,湖波粼粼、蒹葭苍苍的西岸边,有个耸起大石桥的村落叫厚庄。站在石拱桥顶,可以俯瞰整个村上人家。一条穿村而过的小溪,将村子分为南北两半。那一排排朝南的清代瓦房,住着陈姓人家,他们聚族而居,以溪而分前巷陈和后巷陈。谁也说不清这些陈姓人家何年落籍于此。
那小溪南岸还有三楹临溪左屋,称陈家祠堂,成了小学。我幼年就在这小学里读初级小学。每年清明节,小学必放假,这是前巷陈在这儿祭祖的日子。于是我问祖父:“为何这祠堂,只属前巷陈,不属我们后巷陈?”
祖父说:“我们家的祠堂有两处,一处在市上,那是宗祠,有十亩大的状元坟。另一处在梅村,要比这祠堂大得多,是我们的族祠。我们和前巷陈是同宗不同族的。”
那时我们后巷陈每年要进两次祠堂,清明节前夕,到市上宗祠拜祭状元坟;清明节这天,便到梅村分祠祭祖宗,吃祠堂酒。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我从八岁开始,也就跟随父亲、叔父去祠堂叩头,吃祠堂酒。
有一年后巷陈修家谱,那已经印好,还没有装订的谱页,摊放几间屋子。我作为小学生,曾浏览过其中的数页,朦胧地知道我们陈家是宋朝南渡,才来到常州的。上面还记载了不少做过大官的名字,凭我当时年幼,竟没能记下一个来。
去年,我和贺忠贤先生闲聊家史,他竟交给我一份考证资料。我仔细地阅读了这份资料,才知市上的状元坟,就是元代状元陈祖仁的坟墓,就是我们的祖宗。
我们后巷陈本有家谱。可惜已毁于文化大革命。我想在梅村陈那儿,可能还保存着家谱。今年朱炳国先生从上海买来《陈氏宗谱》。更证实厚庄陈确实是陈祖仁的后裔。
在清代,厚庄读书风气很盛,前巷陈和后巷陈都出过秀才。我曾祖父是道光监生,在京城读过太学,并应进士试不第。他在安徽作幕僚时,曾给洪宣姣俘获。洪宣姣看他善书画,刀下留情,留给女战士们绘刺绣花样。他做了几年的描花匠,逃回故里时,厚庄村已被太平军毁成焦土瓦砾。家人也被全部杀光。他年近半百,才重振门楣,娶农家女为妻。我祖父三岁时,他就病故了。自此家道中落,这也许正是造成家史失传,只知祖宗有状元坟而不知有陈祖仁的原因。
作者:陈 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