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朴夫人张曼筠家谱在江阴发现

人气:375

  近日,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理事顾玉生先生在江阴发现李公朴夫人张曼筠家谱,国内稀有。谱名《暨阳张氏各支会谱》,即《暨阳张氏会谱》,孝友堂,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10册,吉林大学有藏。民国十八年(1929)年纂修,全十四册,仅存美国,此谱系同祖不同宗,各支会合本,残本共3册。其中一册卷九为“城北南乔公支世表”。即张曼筠家谱,世系世表完整,有研究价值。据第一世至十五世世表。其始祖南乔,二世禹涛,有名字有葬地,而生卒失考。三世祖汝发,字正茂,清顺治二年江阴屠城时殉难,从祀三公祠。四、五、七祖尚属草野布衣,六世祖讳云彩,例授登仕郎,已入士流。八世高祖、九世曾祖、两世均为“议叙从九品”。十世祖即张曼筠之祖父,名徵蓉,道光年间入国子监,为“国学生”。十一世楠,即张曼筠之父。据世表六世、八世至十一世世表记载,张氏一家,可谓“家学渊源,书香门第”。

  其父名楠,字小楼,号尘定居士。日本法科大学毕业。历任江南高等学堂教授,两江优级师范学校教授,国务院翻译官、外交部编译员、新义州领事、编纂日本条约司、上海铁路税务局长、外交部交际司。生于光绪三年丁丑八月二十六日。配南外顾氏秉星公次女,生同庚十月初八日。生女二:长清筠、次曼筠。援新例男女平权,以长女清筠之长子则孙为嗣孙,以次女曼筠之长女谷声为嗣孙女。

  其姐名清筠,生于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二日,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教员。适无锡孙熙文,生于光绪十八年,任交通部科长。生子三:长则孙,次时中,三立中。女二:长方中,次裕中。

  其本人,第十二世“曼筠,楠次女,生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任北京清华学校主任,北京师范学校教授。教育部职员。适常州李公璞(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部,美国黎德大学毕业生,女一谷声,为父楠孙女。”

  从上可见张曼筠出身江阴城内书香世家。据《暨阳档案•江阴人文掌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3月版)记载,张曼筠青年时代曾从师常州刘海粟学画,国画有天赋。后在金陵女子大学深造。一九二七年三月北伐军进驻南京,认识了北伐军东前司令部政治部沪宁路属党政特派员李公朴,相互爱慕,建立了恋爱关系。一九二八年初在沪结婚。不久,李公朴愤然脱离国民党,赴美留学。一九三○年回国,夫妇相随,积极从事抗日爱国活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救国会“七君子”被捕事件,李公朴关押苏州监狱。在全国人民呼吁和各界人士营救下,一九三七年七月三十一日国民党反动派不得不全部释放“七君子”。在营救活动中,张曼筠绘有长城图册页。一九三八年李公朴夫妇奔赴延安,十一月二十四日受到毛主席接见,毛主席并在《长城图》上题写了《清平乐•六盘山》词。

  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发生,张曼筠愤怒而绘“怒涛图”,李公朴 题画“怒涛诗”。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二日,李公朴在昆明被害牺牲,不久闻一多又牺牲,李闻事件震惊全国,张曼筠不屈不挠,继续从事爱国民主运动。张曼筠应中共中央之邀,一九四九年六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和九月召开的第一届全体会议,十月一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曾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一九七五年十二月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作者: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