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是我国十大姓氏之一,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一二,人口约有二千五百四十余万,位列第九。常州周姓人口有八点三七万,占全市人口百分之四点一二,为本市第四大姓。这是因为自明代以来,全国形成了周姓沿长江流域高比率居住的结果。
周姓的远源可追溯到皇帝。相传黄帝轩辕氏有个曾孙叫帝喾,帝喾的夫人叫姜尤。有一天,姜尤去野外游玩见地上有一只大脚印,她好奇地往脚印上一站,突然有一种怀孕的感觉,十个月后,姜尤生下一个男孩,她最初觉得孩子来路不明,几次将他遗弃在树林中,但孩子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姜尤才意识到男孩有股神的力量,于是抱回家中精心教养,还取名为弃,纪念他被遗弃的经历。
弃又名后稷,从小就对农业情有独钟,他开垦荒地、种麻、种庄稼、种树,他还把种植技术传授给百姓,为人类从游牧走向农耕起了重要作用。百姓敬奉后稷为农神。位于陕西武功县的教稼台,是后人纪念后稷这位先祖建的。
后稷的后人一代代往下繁衍,传了十三代到古公亶父,也就是周太王的时候,他们从武功迁到歧山周原,周既是他们部落的称呼,也是一个地名。
古公亶父在周原发展生产,大兴土木,设置官吏。周朝部落的强盛引起了商朝的不安,他们杀了古公亶父的小儿子季历,季历就是周文王姬昌的父亲。
周文王曾被商纣王软禁。相传“周易”就是周文王被作为人质扣押时写的。周文王忍辱负重终于逃离虎穴。他求贤似渴,重用姜太公等一批英才,团结各方诸侯发展壮大,使三分天下周有其二,到周武王时他在周公辅佐下与纣王决战,早已不得人心的商纣王被打得一败涂地。周武王定都稿京(今西安),以周为国号,开创了长达七百多年的周王朝。
周,最早从一个地名,逐渐演变成姬姓的一个部落,一个国家的名称。
周武王(姬发)下传十一代,由周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平王之子姬烈受封在汝南,就是今天河南上蔡一带,他的子孙繁衍发展。到秦国灭了周朝之后,当地人称他们为『周家』,他们为不忘自己是周朝王室的后代,于是改姬为周了,『汝南周』的堂号,郡望就是这么传开了,周乃王的后代以配国为郡望,后来也姓周了。
北宋的周敦颐,为常州武进濂溪周氏的先祖,他做过几任地方官,一生清廉自戒,人称濂溪先生,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不在做官,而在培养了二位杰出的弟子程颐、程灏,他是宋朝理学的一代宗师。二程称赞周敦熙:自从跟随周师受业,大有深入圣贤之中。周敦颐的《爱莲说》一直被后人吟颂。但之前常州很早就有周姓。据《咸淳毗陵志》载,早在晋代,周懋任晋陵太守,封清流亭侯,周懋也是常州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第一位周姓官员。据《常州府志》载,周处东晋义兴阳羡(宜兴)人,少时横行乡里,与虎、蛟并称三害。后发愤悔过,射虎斩蛟,励志好学,传为美谈。后升为广汉太守,拜建威将军。周处第四十八世孙周统,字继初,由宜兴徙居常州府武进县西乡唐夏里(在今邹塸境内)。周统生四子:长子永旻仍居唐夏。次子永易迁居直读西城墅(今邹塸西城墅)。三子永承迁居滆湖之滨下萧里(今礼河下萧村)。四子永晟居东城墅(今邹塸镇东)。近七百年来,这四支周氏后裔又散居常州郡城西直街、杨柳巷、渡仁桥、玉佩弄等地,以及今北港、礼河、卜弋、厚余等地许多周姓均为其后。
据《毗陵二贤堂周氏宗谱》记载,宋熙宁年间一始祖周明之自广陵(扬州)迁居常州东门外横林殷坂。另一支『毗陵五有堂周氏』,始迁祖周金,生于明成化年间,常州府武进人,明正德三年戊辰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致仕后徙居常州城内。
另有一支名为“毗陵临濠介福堂周氏”,先世居安徽濠州(今凤阳)西门外茅庵舍,有名为周大十四者,在元代至正年间(一三四五年左右),因其子应发在武进任典史,遂移居常州城内。南河厢、西直街、青果巷、十子街、小河沿等处。有迁延政乡后戌(今牛塘后恕村)、有迁栖鸾乡佘泽(今嘉泽)、有迁怀南乡蠡河桥赵家村、杨家村(今属礼河)、有迁郡东横山桥、依仁乡百丈(今新北区)、延政乡坂上(今湖塘烈帝村)、城西洪庄(今五星平岗周家村)以及城南降子桥、董庄、严墅湾、奔牛、牛郎庙、南塘里等二十余处。潞城周氏系元初周鉴殷自汝州来此定居。太平天国结束后,由湖广、江西、安徽等地籍军率定居常州城乡,以西乡为多,其中有不少周姓定居于此。
常州武进周姓中濂溪周氏主要是三方面的后裔,一是寿公二子,虞仲后裔,二是寿公五子季仲后裔,三是寿公六子季次后裔,也有部分是焘公之后裔。
据武进鸣凰山桥《周氏宗谱》(爱莲堂)钱振锽所撰序曰:『吾常山桥周氏濂溪先生之后也,濂溪二子曰寿曰焘,见于宋史。今案其家系寿字季老,焘字通老。季老之孙铭,宣和三年进士,官常州通判,后隐居丹阳之顾山卒葬常城南东管桥。铭之曾孙纪南,宋时遂自丹阳迁居东管桥,遂为山桥周氏始祖』。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湖南道州营道乡人,宋理学创始人。长子周寿,元丰五年进士,随父徙居九江。寿生六子,名曰:伯逵、虞仲、叔夏、季友、季仲、季次。周铭字元三为虞仲之子。铭赞堂弟后裔扈高宗南渡有军功授常州通判,因时世之艰,居不仕遂占籍兰陵。二十一世孙孙周士英,字礼元,号量羲,明万历壬辰年进士,浙江义乌县令,他秉公断案,无私无畏,是一位廉洁奉公的清官,深得万历皇帝赞偿,擢升周士英为「吏部天官」并赐「天官第」堆金匾额一块悬挂在周氏宗祠。(今鸣凰永宁小学)内直到“文革”初才被毁,纪南之后裔,元、明二代世居山桥,及其周边即今鸣凰、庙桥、南夏墅、马杭、西横林、芦家巷、坊前等村落如:南周、塘田、赵巷、前墅、西庙桥、田大房、田舍等村。二十一世,周醒斋于明万历年迁居常州城内荷花池至今。
另据《毗陵河西周氏宗谱》(爱莲堂)记载,该族系山桥周氏之分支。周铭之曾孙周自振自东管桥迁居河西(今湖塘北庙桥村周家)。后世子孙分迁东村、西村(今湖塘镇沟南村周家弄)、周家桥(今湖塘镇南石桥堙周家桥)、北田舍村(在今湖塘镇北)、白塘里(今城郊永红白荡村)、洗马坝村(今马杭桥旁)、安园坝村(今湖塘镇河留墅东南)、庙基村(今卢家巷万塔红庙头村)、下田舍村(今卢家巷西北田舍村)、四房村(今鸣凰北庙桥左家塘)、东横林(今横林镇)、长寿镇(今江阴澄江镇)、周浦(今上海周浦镇)。自明永乐初年周自振迁居河西至今已越六百余年,后世子孙已衍至二十五世。
据武进大刘里《周氏宗谱》(爱莲堂)记载常州南郊大刘里周氏,始祖周敦颐玄孙兴裔公,宋宣和六年授武功大夫,驻扎平江,并建祠于姑苏,胥台乡道山之左,子昺公为常熟县尉,昺之子第六世孙玙授承仕郎卜居于苏州吴塘里,传之十三世奎公明成化年间授都御史其兄璧公世居祖地吴塘,其弟参公于天顺六年(1457年)奉命均拨常州,偕其子銈公遂占籍武进永升东乡大刘里,即今坂上大刘寺侧。后子孙繁衍,瓜瓞绵延自迁武进至今五百五十年,子孙衍至三十七世。其后子孙又徙居于慈渎桥、寨桥、宝相寺、前霍庄、西塘门、石桥、宋家岸城庙、洪庄、丁堰、城下大河头、北义桥坝头、高树下、祠山庙、火车村等十数支派。许多族人远迁海内外裔孙1400余人。
另据武进湖塘《毗陵周氏宗谱》(爱莲堂)记载,该族远祖系北宋祥符年间桂林县令周辅仁,辅仁为道州营道乡人(今湖道县),生三子,长子敦颖,次子敦顗,三子敦颐。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为道学创始人。长子周寿第五子季仲第九世孙敏,字纯朴,在元初至元年间(1283年左右)徙居毗陵广化门外聚湖里(今湖塘聚湖桥、社桥)。敏有曾孙六人,玄孙十八人,后世衍分为十六支派,散居城乡。主要支派有:敏五世孙可学迁漕沟桥(今属牛塘);六世孙显宗自聚湖里迁钦风乡剡村(今夏溪剡村);显寀迁居庄桥(今属牛塘);七世孙麟瑞迁宜兴十里牌;八世孙兆征迁泰村;九世孙联元自聚湖里迁城内观子巷、马元巷、织机坊及会馆浜。此族周姓迁常州已七百二十年,人丁繁衍,播迁四方,约有族人四千余口。另武进政平乌干《周氏宗谱》所载后裔也为季仲之后。
据武进《丰北周氏宗谱》(存著堂藏版)载,北宋周敦颐长子周寿生六个儿子,六子季次生一子湛。宋谏议大夫由河南南阳邓州迁金陵。周寿五传至周亢,为南宋咸淳年间进士,官国子监学正,宋末元兵入侵江南时,周亢率众在建康(南京)抗元,直到城陷合家遭难。其中一幼子名周泰(乳名太平儿),因随舅父去海南而幸免于难。周泰博通诸籍,贤而有德,元朝屡征其为官,他誓不仕元,乃避居常州武进怀德南乡(今西林、牛塘一带),以耕为乐,隐于林泉。泰生三子:思岳、思文、思李。为避战乱,均徙居他乡。其中思岳居江阴桐岐,思文居于无锡梅里,思李徙居于武进横山之北丰北里,即今郑陆镇丰北村。至今已六百六十余年,后世子孙已衍至三十世。自思李以后,子孙分迁于常州、无锡、江阴、宜兴等地三十余支派。主要有:常州武进境内有横山奚巷村支、观岸村支、西田头支、青龙乡洋头桥支、柳墅村支、后章桥支、塘桥支、东门荷花塘支、小东门桥支、新闸支、礼嘉华渡毛家塘支、牛塘白旗岸沈家弄支、龙虎塘筠竹园周家弄支、郑陆桥支、施家巷支、芙蓉圩白荡头支等。分迁无锡的有玉祁里池坝支、分迁江阴的有:南闸泗河口周家村支、由里山支、桐歧小兆村支、玉祁南街支。另有武进惠民堂支、陈家村支、蔡歧五房村支。分迁于宜兴的有白泥场村支以及昆山正义镇石楼泾村支等。近年来周氏子孙因从政、从军、求学就业等各种原因,已散居国内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以及港台。还有侨居美国、泰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
另据常州茶山东荷花塘《周氏宗谱》(爱莲堂珍藏)所载,该支周氏为丰北周氏迁徙,周亢十世孙周良玉为始迁祖。良玉字光洁,号蓝田,幼即敏悟过人,常随父居太舅氏尚书第攻书。于明朝嘉靖年间迁入荷花塘,并逐步迁居城巷头、小陶家村、夏乘桥等地。
有一支堂号也为『爱莲堂』的『武进蒋湾桥周氏』,其远祖也为周敦颐。周敦颐长子寿五子季仲之后。元代有周灿,字茂芳,世居姑苏吴塘里,因元季战乱,遂占籍常州,卜居城南十里之蒋湾桥(今属湖塘),四世孙周泽,字静思,居蒋湾桥南村(又名田里周家);周源,字静长,迁居城南丫叉舖(今茶山浦前);周濡,字静和,迁居黄楝树村(今属横山镇)。此三支后世中有迁居城内周家弄、南直街、和政门、世丰桥等处。有迁唐家坝、上店陆家巷、小东门外坝头村、习庄(今属芦家巷高田村)、邱墅(今湖塘)、中村(今鸣凰北庙桥,又名中村周家)、四河口中元王家村(今属马杭),松岗上(今属村前)等地。
另据《武进蓉湖周氏宗谱》(爱莲堂藏版)记载,该族周氏系北宋周敦颐长子周寿之后。周寿第五子季仲,季仲之子兴裔,南宋宣和年间任文州剌史,靖康之变时扈跸宋高宗南渡,官侍卫军行司,率部在平江(苏州)与金兵对垒作战中战死。后被敕葬常熟虞山东麓秋善乡,其子孙就近定居松江。至元代至正年间,有兴裔五世孙安一公自松江来晋陵,卜居于芙蓉湖,即今武进芙蓉镇境内。后周氏分为东周、西周两支、而东西周又各分为东分、西分、中分、外分数派。至明嘉靖间,周氏有裔孙爱耕老人与唐荆川友好,因此周氏创谱时,第一序由荆川先生所撰。周氏除世居于芙蓉东周西周二村,子孙又分迁数十处。主要有:常州郡城支、大沟村支、採菱沟支、八房村支、马家圩支、中坝村支、陶湾支、塘湾河南支、萧田村支、坝上村支、许金桥支、丹房成家桥支、陈铁巷支、江阴青阳时家圩支、陆家舍支、璜塘高田支、陆家村支、中坝村支、三皇庙支、李家河支、江阴香墩村支、王庄支、无锡玉祁支、周圹桥支、周巷头支、田心村支、矮凳桥支、双庙支、土达村支、新庄支、汤白荡支、江阴萧歧支、南闸斜桥头支、申港西横塘支、南闸周家村支、吴野田港支、德新庵支、长安桥支、陡山支、黄石街支、盛家塘支、无锡石塘湾支、河泾桥支、株藤树下支、江阴长寿支、东西周家村支、马路上村支、丁岸桥支、花塘宗家坝支、天赐村支、呈彩桥支等五十四支。该族周氏迁居芙蓉圩近七百年,后世子孙已衍三十二世。
武进横山严庄桥《周氏宗谱》,上届续谱为一九一六年,距今九十三年,堂名为“爱莲堂”,祠堂座落横山桥南周家塘、严庄周氏分布有:横山周家塘、高田村、里巷村、芳茂静堂村、剑湖的沈塘、杞村青司塘官庄、社桥浜上、焦溪新沟等地老谱仅存一册。
武进湖塘社桥周家巷《周氏宗谱》上届修谱为民国乙卯年,谱上载:社桥“周氏系出濂溪会”、“迁常之祖则自滔汉滔江二公始由苏台移居郡北丰北乡又肇基于郡南延政乡于是滔汉公为周家巷南分祖,滔江公为周家巷北分祖,厥后继以转徙孟家桥,仲先公卜居深塘沟迄今三百余载。”
另据最近新修的横林江头村《周氏宗谱》载:明弘治年间该支由周敦颐第18世孙显忠公带着三个儿子由无锡来到横林江林村江头自然村定居。子孙已繁衍1000多人。为焘公后裔。
另查:1919年修的武进塘桥洪庄《周氏宗谱》(爱莲堂)、及1891年修的武进渔庄《周氏宗谱》(永思堂)该二支也均为周敦颐支系。
常州周姓金榜题名的第一人是北宋熙宁三年(1070)的周昌谔,历代科举入仕,考中进士的有二十八名。较为著名的有:周孚先,字伯忱,北宋,晋陵人,由乡荐入太学,位临安教授,归乡后创建书院,著有《论语解》、《伊川语录》等。周金,明正庚,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历官太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宣化、凤阳、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为人警敏阔达,有经济大略,性喜读书,尤精经世之学,《明史》有传,著有《周尚书集》传世。周清源,清康熙工部侍郎,参与修《明史》,续修《历代年表》,著有《历代记事年表》、《蓉湖文集》等八种一百四十卷。周腾虎(1816—1862年),阳湖人,嗜读书,博览强记,雄于辩论,通晓古今之事,工诗文,受曾国藩赏识,荐腾虎与左宗堂进京面圣,临行丧母,失去良机。上书《两淮盐说》被采用,御史宗稷之后有“海内贤才,以腾虎与左宗堂齐称”之赞语。有《先德小识》等八种著作存世。
据《常州府志》、《武进县志》记载:周麟之、宋绍兴进士、博学鸿词、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周舜钦,南宋开禧进士,官至浙江温州知府,诰授中宪大夫。周山,明嘉靖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周诗雅,明万历进士,官至贵州提学等。
周姓书画家中,较为有名的有周樗、周教、周济、周彬、周仁咏、近人周子青为著名书法家。
客籍周姓中,以周忱最著名。周忱,江西吉水人,明永乐二年(1401)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正德年间出任南巡抚达二十年,理财赋、平冤狱,兴水利,特别是治理武进东乡芙蓉湖,使原来“地无芳草树无皮”的水患之地,变为“使浩淼之区,变为膏沃之址,岁辄大稳。”常州人民感谢他,为之建庙纪念。
为我国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周姓志士众多。周中,鸣凰南周人,抗战时任中共武南县委军事部长,后调任中共宜南区委书记,一九四二年被捕押至浙江长兴敌人据点,严刑拷打,不屈而死,时年三十二岁。周之鼎,鸣凰小留人,十九岁参加革命,一九四一年任新四军如皋警卫团参谋长,同年十月,与敌作战中牺牲,年仅二十六岁。
常州现代周姓著名人士遍及海内外。周仁,浦前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国际法》、《中国法学大辞典—国际法卷》主编。周有光,城区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现105岁。周琴芳,城区人,国家气象中心研究员,主持研究国家重点项目《全球气候监测系统》填补了气象领域空白。周维贤,鸣凰北庙桥人,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系教授,参与我国多种直升机和无人驾驶机的研制,著有《飞机制造工艺学》、《英汉飞机制造工程辞典》。周惠民,鸣凰山桥人,原驻越南大使馆参赞、临时代办。一九四○年参加革命,战争年代多次立功受奖,建国后入人民大学外交系学习,先后驻多个国家大使馆工作。周瑞安,漕桥人,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政委,将军。周瑞熙,邹塸人,中国人民银行造币局副局长、中国印造币总公司总经理,造币专家。周新成,湖塘蒋湾桥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曾为中央首长决策提供参议意见,受到肯定,有著作十三部,论文六百余篇。周文中,亚洲音乐教父,祖籍常州城南浦前镇人,现定居美国,著名音乐家,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主任。
在常武地区工作,有一影响的人物:在政界的有周亚瑜:常州市副市长,曾主持创建著名的常州科教城和神州第一塔—天宁宝塔。周建伟:常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耀南:武进区政协副主席。在经济界的有:周银妹,常州长青集团总裁,二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周宝昌:江苏昌力油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常州市劳动模范,六届武进区(市县)人大代表,企业科技含量高被列入国防科工委基地。周立成、周立群兄弟两:新誉集团总裁、副总裁,生产风力发电设备,轨道交通,现代机床,企业产销近百亿元。全国江苏省早期知名乡镇企业家周伟金、周焕生等。在文艺界有:锡剧创始人周嘉大(艺名王嘉大)等等。
作者:周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