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赵氏,宋代国姓,列于《百家姓》之首。当今赵氏人群约占全国人口之2.06%,位于十大姓氏之第八位。源于上古皋陶氏之子伯益,助禹治水有功,得嬴姓。伯益后裔造父为西周穆王驾车大夫,因功封于山西赵城,后代子孙以邑为姓。以造父为得姓始祖,已有三千年历史。
赵氏郡望,以天水、涿郡为著。堂号众多,常州一地已发现有敦叙、敦睦、永思、诚有、绵远、崇礼、崇德、谷诒等。苏州葑溪赵氏,为常州嘉泽观庄赵氏之分支,源远流长。
常州赵氏,为宋太祖赵匡胤之子魏王德昭之后,皇族华胄。至元代,高邮录事孟堙公于泰定二年自浙江临安迁居武进县政成乡西盖里(今横林镇赵家塘村),孟堙公古墓尚在,为迁常始祖,祠墓均为常州市文保单位。明初,孟堙公五世孙叔珍公,自西盖迁居本邑栖鸾乡之观庄(今嘉泽镇观庄村),为观庄始迁祖。叔珍公第八世继鼎公,号止安,崇祯十三年庚辰进士,始迁郡城白云溪,为郡城始迁祖。叔珍公第十二世待诏公讳觐男(1720--1784)字仲若,号瑞蒲,晚年号潜渚。为太子太保户部尚书申乔公之曾孙,翰林院侍读状元熊诏公之孙,两浙江南转运盐使司兼浙江清军驿使侗敩公之子。国学生、翰林院待诏、湖州府知府、赠朝议大夫。乾隆三年迁居苏州葑溪,为葑溪之始迁祖。娶海宁陈世倕女,生华、韦。娶苏州缪日藻女,生辰、贵、丰、桓、奇。侧室包氏,生渭。
西盖、观庄、郡城与苏州葑溪赵氏,一脉相承。自明崇祯庚辰观庄继鼎公中进士以来,科甲联捷,簪缨显赫。子孙繁衍苏锡常共30余支派。进士有:康熙庚戌赵申乔、戊辰赵凤诏、丁丑赵申季、己丑赵熊诏(状元);乾隆辛巳赵翼(探花)、嘉庆己未赵学辙、戊辰赵植庭、赵钟彦,道光丙戌赵仁基、乙未赵振祚、光绪丁丑赵源浚、戊戌赵椿年,举人则更多矣,猗欤盛哉!
观庄赵氏创谱于西溪公,二修于崇祯年间止安公,三修于清雍正侗敩公,四修于汤阴公,五修于光绪丙子(1876)烈文公,称《观庄赵氏支谱》,有16卷,首末各1卷;四修与五修之间,有同治二年(1863)味辛公所纂《观庄赵氏分支小谱》4卷;六修于民国十七年(1928)与光绪丙子谱名相同,有21卷12册。
今苏州葑溪赵氏族贤赵人龙先生等,回乡寻根问祖,知葑溪与观庄原系合修。而观庄分支众多,近年迁徙频繁,合修条件尚未具备。先生审时度势,就葑溪一支先单修,待时机成熟,再行合纂。今邀请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朱炳国先生与敝人为顾问,并问序于余,余不揣冒昧,略谓云:
当今修谱,不同于往届。时势变易,五方杂居,观念淡化,间隔时间长达81年之久,采访资料难度可想而知。但承前启后,意义重大:其一,有利于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加强民族凝聚力,以利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其二,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尊祖敬宗,敬老爱幼,行善积德,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其三,家谱资料丰富翔实,有利于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历史学、民俗学等等社会人文学科之研究,有存世、资治、教化之价值。新谱玉成,功德无量,可贺可喜,聊以为序。
作者: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