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桥镇成家桥村,蓉湖绕其东,横山控其西,湖山灵秀,非一姓之所独擅,成氏亦与焉。成氏故里,旧植双榉,同本异干,郁郁葱葱,故名双林成氏。然世事无常,早已湮没,今人只知成家桥村,属东洲村委,而不知双林由来。
成氏者,我国大姓之第一百七十一位人口约七十二万,占全国总人口千分之零点五八,以湘、赣、苏三省为多,湖南为第一大省,约占成氏人口百分之十三。
成氏原出姬姓,得姓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成叔武。叔武封于郕,即今陕西岐山一带,西周初改封于山东鄄城东南,春秋时属于鲁,战国时灭于齐,子孙以郕为氏,后去邑为成。郡望上谷、东郡、姑臧。
历史名人:
春秋成回,子路之弟子,孔子之再传弟子也。子路问其政,谓时刻恭敬以待大命,子路曰尔乃真君子。故堂名有永敬。春秋楚令尹成得臣;东汉南阳太守成瑨;西晋文学家成公绥;唐代道学者成玄英;五代吴越国保大彰义等军节度使成及;北宋画家成宗道;金国医学家成无己;南宋庆远军节度使成闵;元朝中书左丞成遵;明礼部尚书成基命,监察御史成严,兵部侍郎成乐,崇祯进士武库主事成德;清秘书院大学士成克巩,甘肃提督成元震,学者成蓉镜;民国作家、演员成兆才;当代有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校长成仿吾,电影导演成荫,新闻教育家成舍我等。
追远堂成氏,为苏州吴江望族,两宋以来,甲第连绵。东洲始迁祖子华公讳实,经术渊邃,学究程朱。大明定鼎,移民垦荒,以实充虚。洪武甲寅,始迁兹土,未几而登郡庠。子三:立、通、用。通公于洪武间迁奔牛魏墅,即今奔牛镇祠堂头村委成家村。立公后五世讳桂字秋园,迁横林西大运河滨二贤口。用公二子:长曰勋,次曰旭,旭迁黄土桥。勋公三子:长宗贤、次宗龄、季宗祥。宗龄迁郁塘。宗贤子讳淇,号斐园,读书明理,称贤乡里。宗祥公子讳源,字东田,郡庠拔贡,品谊学术,时所推重,为成氏之翘楚者。东洲成氏,皆淇与源之后也,子孙繁衍,星罗棋布,秀者谈,朴者耕,耕读传家,宗风淳朴。
明万历甲辰创谱,历清康熙丁未、乾隆壬申、道光癸未、咸丰己未、光绪庚辰与庚子,民国乙亥共七修,今为八修矣。世事沧桑,距上届又已七十六年,年久失修,谱牒损毁,族人播迁,认识淡化,续修之难更甚于以往者。
今逢盛世,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修谱热蔚然成风。今成氏族贤健元诸君,发起续修,聘请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朱炳国先生,武进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光耀先生为顾问。乞序于余,余虽不才,乐而允之。
本届续修,实为空前绝后之举,意义非凡:
第一,属抢救性质,谱牒之学,源远流长,为我国古文献之部分,由于长期受到左倾思潮之冲击,认识淡化,后继无人。在当今振兴中华文化之大潮下,亟须抢救,刻不容缓,先保存其资源,再推陈出新,创新发展新型谱牒。
第二,谱牒历来为寻根问祖,尊祖敬宗服务,扩而大之,由宗族而民族,当今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全世界华人大团结服务,有利振兴中华民族。
第三,谱牒乃儒学,历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民之八德”;对原有族规家训,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有利于当前社会道德和城市精神之建设。
第四,谱牒与国史,方志为我国史学三大支柱,共存互补,互为辉映,在当今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之际,更宜推陈出新,为创造新型谱牒,繁荣新谱学做贡献。
追远堂成氏宗谱民国乙亥七修版,重增凡例,有所革新,有云“凡子孙有功于祠堂,有功于祖茔,有功于谱牒,或德行可师、文学可嘉、政绩有声,世教攸关者,无论团体个人、生前死后,均得摄影列入,以留纪念”。谱载人物摄影十四幅,保留当年人物服饰形象资料,尤为可贵。并刋载当年是达、周企言、费尧勋等常州名流题词;可视为当今谱牒创新之蒿矢矣。
续修成氏宗谱继承传统,吸收时代元素,发扬地方特色与宗族特色,对当前改革开放之各项成果与地方经济建设之巨大成就,通过各种记载形式,反映我国社会改革与民族振兴,繁荣谱牒文化事业,其功厥伟,可歌可贺!特为之赞云:
东洲成氏兮发祥吴江,洪武迁兹兮充实虚荒;
人杰地灵兮湖山风光,朴耕秀读兮世传书香;
族风淳朴兮和谐小康,祖功宗德兮千秋堪赏。
续谱玉成兮功德无量,感恩祖宗兮子孙繁昌。
公元二○一一年岁次辛卯新秋之吉
作者: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