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4日是清明节,惠山钱王祠一早就挤满了前来祭祖的人群,无锡钱氏已连续第五年在这里祭祀先祖——唐末吴越国王钱镠(钱武肃王)。
上午9:30,钱王祭祀大典开始,人们欣喜地在祭祖队伍中发现了钱王三十七世孙、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无锡市钱镠研究会名誉会长钱树根上将的矫健身影。他这次本无来锡计划,可家乡宗亲的诚邀使他盛情难却,于是“挤”时间返乡祭祖,可谓“将军敬祖情意重,来去行程皆匆匆”。
今年钱氏祭祖增添了一项新内容,即集体朗读钱武肃王的《钱氏家训》。这个家训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部分,阐明了钱氏子孙应如何处事为人的道理,千余年来钱氏家族世代恭奉遵行,造就了钱氏后人中精英无数。清明前夕,上海书法名家、钱镠研究会会长钱汉东向无锡市钱镠研究会赠送200册由他手书的《钱氏家训》折页。醇美的书法、精美的装帧,令无锡钱氏后裔们爱不释手,读起来格外带劲。
从2008年首次祭祖开始,无锡钱氏后裔每年都会向钱王祠捐赠物品,比如载有钱穆、钱伟长叔侄世系的钱氏“三德”谱(孤本)复印本、价格不菲的红木家具、抱柱楹联、高耳铁鼎……今年高悬“五王殿”内的三块匾额特别引人注目。挂在钱王像上方的康熙手迹“保障江山”匾,就是无锡振华轿车附件设备厂钱金祥董事长的捐赠。原匾系康熙帝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向杭州表忠观(钱王祠)赐赠,距今已有307年。由于岁月沧桑,杭州原匾早已难觅踪影。这次无锡市钱镠研究会收集康熙手迹,制作成长280公分、宽110公分康熙龙匾,在国内钱氏宗祠中恢复此匾大约尚属首次。左侧“祖德是绳”匾,是据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上海大学终身校长钱伟长教授2003年6月访问临安时的题字所制。当年钱老已是91岁高龄,故字迹略显颤抖,但更能体现出老人嘱咐后辈效仿先祖贤德的一片拳拳之心。据说这是钱老生前的最后一次题字,因而更显难能可贵。右侧“慎修堂”匾,已有200多年历史,由乾隆十八年进士顾光旭书,上世纪初为无锡前清秀才钱镜清花100银元购得。他的儿子钱同仪回绝高价收购,宁愿无偿捐给钱王祠。老先生前年已经谢世,这次把匾挂进祖祠,也算遂了他的遗愿。
市内一些相关单位,如吴文化研究会、祠堂文化研究会、谱牒文化研究会对属于中华传统文化范畴的钱镠文化也很重视,每年都派负责人参加钱王祠祭祀活动。谱牒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进雄今年向钱氏家族赠送《钱氏世谱》复印本2册,钱镠研究会会长钱伟人接受了捐赠。
惠山钱王祠临近秦园街(原名横街)的东门楼,是园林部门在钱王祠旧址建造的上下两层建筑,以前一直挪作他用。最近钱王祠主管单位锡惠公园已同意由无锡市钱镠研究会按照钱氏意愿,将底楼布置为“吴越文化历史展示厅”,在二楼布置“无锡钱氏名人馆”和“乾隆御书处”,使东部门楼与中部院落、西部五王殿重新构成完整的钱王祠整体。今天采访钱氏的《江南晚报》记者黄晓萍,在谈及钱王祠五年来的变化时,由衷地说:“五年执着,王者归来!”